阴道炎和慢性宫颈炎的区别是什么
阴道炎与慢性宫颈炎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妇科检查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临床医生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检查以准确区分并给予恰当治疗,特殊人群如妊娠期、绝经后女性有相应需注意的要点。
一、定义与病因差异
阴道炎:是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病因多样,如细菌性阴道炎主要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及厌氧菌等增多;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多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常见诱因有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等;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可经性接触传播。不同年龄、生活方式人群发病风险不同,比如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易患萎缩性阴道炎;有多个性伴侣或不注意性生活卫生者患滴虫性阴道炎等的风险增高。
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厌氧菌,沙眼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也可引起,一些宫腔操作如刮宫等也可能诱发,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性生活不卫生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慢性宫颈炎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女性均可发病,但生育期女性相对更常见。
二、临床表现区别
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稀薄状,有鱼腥臭味,尤其在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灼热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症状为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
滴虫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可伴有外阴瘙痒、性交痛,若合并尿道感染,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不同年龄女性表现可能有差异,如幼女患滴虫性阴道炎时,外阴、会阴可出现红肿,阴道有脓性分泌物。
慢性宫颈炎: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或脓性,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瘙痒或不适。
三、妇科检查体征不同
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阴道黏膜无明显充血等炎症表现,分泌物有鱼腥臭味是其特点之一。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黏膜红肿,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上附着白色块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
滴虫性阴道炎: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点,甚至宫颈有出血斑点,形成“草莓样”宫颈,阴道内有较多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
慢性宫颈炎:妇科检查可见宫颈糜烂样改变、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等,宫颈糜烂样改变可表现为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
四、实验室检查差异
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实验室检查可见线索细胞阳性,阴道分泌物pH值>4.5,胺试验阳性。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显微镜下可见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若有症状而显微镜下未见假菌丝,可采用培养法。
滴虫性阴道炎:显微镜下可找到活动的阴道毛滴虫,也可采用滴虫培养法。
慢性宫颈炎:主要通过妇科检查及病史等综合判断,必要时可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及HPV检测,以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等病变。
总之,阴道炎和慢性宫颈炎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妇科检查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临床医生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准确区分,并给予相应恰当的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患阴道炎时需谨慎选择药物,以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绝经后女性患慢性宫颈炎时更要重视宫颈筛查,因为其发生宫颈病变的风险可能相对增高,需定期进行宫颈相关检查以保障生殖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