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日常注意事项
避免白内障可从多方面入手,一是避免紫外线过度暴露,户外活动戴防紫外线太阳镜并选紫外线弱时段,儿童更要注意;二是控制血糖血压,糖尿病患者控血糖、高血压患者稳血压;三是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用眼、注意用眼环境;四是均衡饮食,多吃含维生素C、E、叶黄素等食物;五是定期眼部检查,40岁以上每年至少一次,高危人群增加检查频率,特殊人群如糖尿病、高度近视患者及儿童也有相应检查要求
一、避免紫外线过度暴露
1.原理及影响:长期紫外线照射会增加白内障发生风险。紫外线可损伤晶状体,引发晶状体混浊。例如,长期在户外工作且未采取防护措施的人群,相较于室内工作者,患白内障的几率更高。
2.具体措施:在户外活动时,应佩戴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太阳镜,其能有效阻挡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同时,尽量选择在紫外线相对较弱的时段外出,如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后。对于儿童,由于其晶状体更脆弱,更要注意避免紫外线过度暴露,外出时需佩戴合适的儿童太阳镜。
二、控制血糖血压
1.与白内障的关联:高血糖、高血压会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及晶状体代谢,增加白内障发病可能性。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使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晶状体混浊;高血压会使眼底血管压力增大,影响晶状体营养供应。
2.具体要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血糖,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及规范用药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波动范围内,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
三、合理用眼
1.避免长时间用眼:长时间用眼会使眼睛疲劳,增加晶状体负担。例如,连续使用电子设备超过1小时,眼睛就会出现干涩、酸胀等疲劳症状。一般建议每隔40-50分钟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对于儿童,因其眼睛调节能力较强,但也应控制用眼时间,每次看书写字不超过30分钟,然后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或眼部放松。
2.注意用眼环境:用眼环境过亮或过暗都不利于眼睛健康。过亮的环境会产生眩光,刺激眼睛;过暗的环境会使眼睛过度调节,容易疲劳。应保持用眼环境光线柔和、均匀,阅读书写时,室内光线可保持在50-100勒克斯左右。
四、均衡饮食
1.有益营养成分: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叶黄素等营养成分的食物有助于预防白内障。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少自由基对晶状体的损伤;维生素E也是抗氧化剂,可保护晶状体免受氧化损伤;叶黄素能过滤蓝光,保护眼睛视网膜和晶状体。例如,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坚果富含维生素E,绿色蔬菜富含叶黄素。
2.具体饮食建议:日常饮食中应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橙子、蓝莓等;适量摄入坚果,如杏仁、核桃等;保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对于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可适当将食物加工得更易于消化,但营养成分不缺失。
五、定期眼部检查
1.检查的重要性:定期进行眼部检查能够早期发现白内障及其他眼部问题。对于有家族白内障病史、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加强眼部检查频率。一般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晶状体检查等。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由于眼部并发症风险较高,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眼部检查;高度近视患者也应定期检查眼部,因为高度近视人群患白内障的风险相对较高。儿童也应在不同年龄段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眼部发育问题或潜在的白内障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