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高血压是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10μ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与缺乏叶酸等营养素致同型半胱氨酸蓄积损伤血管内皮有关,诊断需在高血压基础上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其会增加心脑血管风险及损害靶器官,饮食、年龄性别、基础病史等人群易患,防治可通过补充营养素、控制血压、调整生活方式,特殊人群需谨慎。
一、发病机制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硫氨基酸,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可通过再甲基化和转硫作用进行代谢。当体内缺乏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营养素时,会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导致其在体内蓄积,进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诊断标准
在诊断高血压的基础上,通过检测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来确诊。当Hcy≥10μmol/L时,即可诊断为h型高血压。
三、对健康的影响
1.心脑血管风险增加:高同型半胱氨酸可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内皮的舒张功能受损,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还会影响脂质代谢,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从而显著增加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有研究表明,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比单纯高血压患者高5-8倍。
2.对靶器官的损害:除了心脑血管,还可能对肾脏等靶器官造成损害。长期的高同型半胱氨酸环境会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
四、人群易患情况
1.饮食因素:长期摄入富含蛋氨酸的食物,而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摄入不足的人群,如素食者(若不注意补充相关营养素)、长期大量饮酒者(酒精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和代谢)等易患h型高血压。
2.年龄与性别: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营养素的代谢能力下降,中老年人相对更容易出现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在性别方面,虽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增加患病风险。
3.有基础病史人群: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存在代谢紊乱,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肾脏疾病(肾脏疾病会影响营养素的排泄和代谢)等的人群,发生h型高血压的概率较高。
五、防治措施
1.补充营养素:增加富含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食物的摄入,如绿叶蔬菜(菠菜、苋菜等)、豆类、全麦制品、瘦肉、鱼类等。对于饮食摄入不足或通过饮食补充难以达标的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制剂。
2.控制血压:按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使血压达标。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等。
3.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包括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保持合理体重(体质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等。合理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和控制血压。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减退,在补充营养素和用药时需更加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孕妇若患有h型高血压,补充营养素时要注意选择对胎儿安全的制剂,避免自行盲目补充;儿童一般较少患h型高血压,但如果有相关遗传代谢性疾病等情况,也需关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儿童期就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预防成年后相关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