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胸膜炎怎么办
胸膜炎是由致病因素刺激胸膜引发的炎症,常见病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等,临床表现包括胸痛、咳嗽等,诊断可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治疗,日常护理需注意休息活动、饮食及病情监测等
一、胸膜炎的定义与常见病因
胸膜炎是指由致病因素(通常为病毒或细菌)刺激胸膜所致的胸膜炎症,又称“肋膜炎”。其常见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如结核分枝杆菌、细菌等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恶性肿瘤胸膜转移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患病原因可能有差异,例如儿童胸膜炎可能与结核杆菌感染关系密切,而中老年人群出现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导致的胸膜炎相对多见。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受到感染因素影响而引发胸膜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力受影响,也更易罹患胸膜炎。
二、胸膜炎的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牵拉痛,随着呼吸或咳嗽加重。还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不同病因导致的胸膜炎,临床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多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感染性胸膜炎可能有高热等表现。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胸膜炎时,可能不能准确表达胸痛等症状,而更易出现发热、呼吸急促等表现;女性患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胸膜炎中,可能同时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其他系统表现,如皮疹等。
三、胸膜炎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胸腔积液等情况,胸部CT检查对于胸腔积液的量、胸膜病变的细节等观察更清晰,能帮助判断胸膜炎的严重程度及病因线索。例如通过胸部CT可以发现胸膜是否有增厚、结节等异常情况。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了解白细胞计数等情况,判断是否有感染存在;结核菌素试验对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胸腔积液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对胸腔积液的外观、细胞计数、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查等,可以明确胸腔积液的性质,区分是渗出液还是漏出液,以及找出感染的病原体等。
四、胸膜炎的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结核性胸膜炎,需要进行抗结核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胸膜炎,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胸膜炎,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如果是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引起的胸膜炎,需要针对肿瘤进行相应治疗。
2.对症治疗:对于有胸痛症状明显的患者,可根据情况使用止痛药物;对于有胸腔积液的患者,必要时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抽液等操作,以缓解胸腔积液对肺组织等的压迫,改善呼吸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治疗的影响,例如儿童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年龄范围,女性患者在使用一些可能影响内分泌等的药物时要权衡利弊。
五、胸膜炎患者的日常护理与康复
1.休息与活动: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病情较轻时可适当进行一些轻度活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不同年龄患者的活动量需有所调整,儿童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中老年患者活动要循序渐进。
2.饮食:患者应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例如多吃瘦肉、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3.病情监测:患者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胸痛是否加重、体温是否异常等。定期复查相关检查,如胸部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患者更要加强病情监测,因为他们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