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过快会有什么后果
心率异常过快对身体多方面有不良影响,对心脏功能会增加负担、致心肌肥厚及泵血功能下降等;对全身器官供血,如脑部可致供血不足、肾脏影响滤过功能、外周组织致运动耐力下降;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包括心律失常风险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特殊人群中,儿童长期过快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会加重基础疾病病情,妊娠期女性可影响胎儿及自身心脏负担。
一、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心率过快会增加心脏的负担。正常情况下,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来维持血液循环,而当心率过快时,心脏需要更频繁地工作。例如,窦性心动过速时,心脏每分钟跳动次数超过100次,长期的心率过快可能导致心肌肥厚,进一步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使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逐渐下降,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如冠心病患者,心率过快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更容易诱发心绞痛等心脏缺血事件。
二、对全身器官供血的影响
1.脑部供血:心率过快时,心脏输出到脑部的血液量可能会减少。因为心脏每次泵出的血液量相对固定,过快的心率会使心脏舒张期缩短,从而影响心脏的充盈,导致脑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晕厥。对于老年人来说,本身脑血管弹性就有所下降,心率过快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可能会加重脑部缺血性病变的风险。
2.肾脏供血:肾脏的血液供应主要依赖于心脏的泵血,心率过快会使肾脏灌注压降低,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长期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出现尿量减少、肌酐升高等情况。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心率过快对肾脏的影响更为显著,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的进程。
3.外周组织供血:全身外周组织的血液供应也会因心率过快而受到影响。比如四肢的肌肉等组织,供血不足可能导致运动耐力下降,患者在活动时更容易出现疲劳感。
三、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
1.增加心律失常风险:心率过快是引发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因素。频繁的快速心率可能会打乱心脏正常的电活动节律,导致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的发生。心律失常又可能进一步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形成恶性循环。对于本身有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的人群,心率过快更容易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事件。
2.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心率过快会激活体内的一些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这些反应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狭窄、弹性减退,进一步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长期心率过快的人群,患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四、特殊人群的情况
1.儿童:儿童心率过快可能与发热、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原因有关。例如,发热时心率会反射性增快,这是身体的一种应激反应。如果儿童长期心率过快且原因不明,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会影响身体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儿童心率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的心脏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心率过快对他们的影响更为严重。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心率过快会进一步加重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例如,心率过快会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更大,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老年人出现心率过快时,应更加谨慎对待,及时评估和处理。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心率通常会生理性增快,但如果心率过快超出正常范围过多,可能会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增加妊娠期女性自身的心脏负担,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等问题。妊娠期女性心率过快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和处理,避免自行用药等不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