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退行性变因素和炎症性因素。先天性因素有瓣叶畸形(如二叶式主动脉瓣常见,男性更易受影响)和瓣环发育不良;退行性变因素有老年退行性变(老年人群高发,女性绝经后可能更易受影响)和长期血流动力学影响(长期高血压易致主动脉瓣退行性改变引发狭窄);炎症性因素有风湿性心脏病(链球菌感染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累及主动脉瓣)和其他炎症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累及主动脉瓣)。
一、先天性因素
1.瓣叶畸形:胎儿发育过程中主动脉瓣叶发育异常,如二叶式主动脉瓣较为常见,正常主动脉瓣多为三叶,而二叶式主动脉瓣在出生时就存在结构异常,随着年龄增长,瓣叶会逐渐出现钙化、增厚等病变,影响瓣膜的正常开合,导致主动脉瓣狭窄。这种先天性的瓣叶畸形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也可能引发主动脉瓣狭窄,且男性相对女性可能更易受此类先天性因素影响,因为二叶式主动脉瓣在男性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
2.瓣环发育不良:主动脉瓣环本身发育较小,限制了瓣膜正常开放所需的空间,使得血液通过瓣口时阻力增大,逐渐形成主动脉瓣狭窄。这种先天性的瓣环发育不良在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存在,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心脏的正常血流动力学,而在成年后也可能逐渐出现狭窄相关的症状。
二、退行性变因素
1.老年退行性变:随着年龄增长,主动脉瓣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老年人群中,主动脉瓣的瓣叶会出现纤维化、钙化等情况。正常情况下,主动脉瓣瓣叶由坚韧的纤维组织构成,随着年龄增加,纤维组织逐渐发生病理变化,钙化沉积在瓣叶上,导致瓣叶僵硬,开放受限,从而引发主动脉瓣狭窄。一般来说,年龄大于65岁的人群中,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女性在绝经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相对男性更易受到老年退行性变导致主动脉瓣狭窄的影响,因为激素变化可能会影响血管和瓣膜的代谢等过程。
2.长期血流动力学影响:长期高血压患者,心脏需要承受更高的压力来将血液泵出,主动脉瓣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例如,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主动脉瓣受到的血流冲击力持续增大,会加速瓣叶的损伤和钙化进程,进而引发主动脉瓣狭窄。对于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需要密切关注主动脉瓣的情况,因为高血压是导致主动脉瓣退行性变进而引发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三、炎症性因素
1.风湿性心脏病:风湿热活动期,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可累及主动脉瓣。链球菌感染人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攻击链球菌,还会误袭主动脉瓣组织,导致瓣叶出现炎症、粘连、增厚等病变。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主动脉瓣受累较为常见,这种炎症性病变会逐渐使瓣膜功能受损,引发主动脉瓣狭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患风湿热后,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成年后发生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的风险较高,且女性在风湿热的易感性等方面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说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主动脉瓣狭窄与链球菌感染史密切相关,无论性别,有风湿热病史的人群都需要警惕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生。
2.其他炎症性疾病:某些罕见的炎症性疾病也可能累及主动脉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攻击包括主动脉瓣在内的多种组织器官,引起瓣膜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瓣膜结构和功能异常,引发主动脉瓣狭窄。这类患者由于基础疾病的复杂性,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生机制除了炎症本身外,还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瓣膜慢性损伤有关,需要针对基础疾病和瓣膜病变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