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胸腔积液有哪些病因
胸腔积液的病因多样,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心力衰竭因心功能减退致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可致双侧胸腔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因心包膜增厚僵硬致静脉回流受阻也可致双侧胸腔积液;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结核性、化脓性、恶性胸膜炎及肺炎旁胸腔积液均可引发双侧或单侧胸腔积液;全身性疾病方面,低蛋白血症因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可致双侧胸腔积液,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胸膜可致双侧胸腔积液;其他少见病因包括胸部外伤及药物副作用也可引起胸腔积液。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病因
(一)心力衰竭
1.机制及影响:左心衰竭时,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液体渗出到胸腔形成胸腔积液,多为双侧。心力衰竭引起的胸腔积液与心功能减退导致的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相关,常见于老年人,往往有长期心血管疾病病史,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病史。
(二)缩窄性心包炎
1.机制及影响:心包膜增厚、僵硬,限制心脏舒张,使静脉回流受阻,体循环静脉压升高,导致双侧胸腔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有急性心包炎病史,如结核性心包炎等病史未得到有效控制发展而来。
二、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病因
(一)胸膜炎
1.结核性胸膜炎:
机制及影响: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胸膜,引起胸膜炎症反应,导致胸腔内液体渗出,多为双侧。好发于中青年,可有结核接触史或既往结核病史,起病可隐匿,表现为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伴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
2.化脓性胸膜炎:
机制及影响:多由肺部感染蔓延至胸膜,如肺炎、肺脓肿等,细菌感染引起胸膜化脓性炎症,产生大量脓性胸腔积液,呈双侧或单侧。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有肺部感染相关病史,起病较急,常有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咳脓痰等症状。
3.恶性胸腔积液:
机制及影响: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转移至胸膜,或胸膜本身的恶性肿瘤生长,刺激胸膜导致胸腔积液,多为双侧。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恶性肿瘤病史或相关危险因素,可伴有消瘦、乏力、原发肿瘤相关症状等。
(二)肺炎旁胸腔积液
1.机制及影响:肺部感染累及胸膜,引起胸腔积液,可为双侧。常见于各年龄段,有肺炎相关表现,如发热、咳嗽、咳痰等,根据感染程度及病程不同,胸腔积液性质和量有所差异。
三、全身性疾病相关病因
(一)低蛋白血症
1.机制及影响: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从血管内渗透到胸腔,导致双侧胸腔积液。可见于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肝脏疾病(如肝硬化)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有基础疾病相关表现,如肝硬化患者可有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高压相关表现等。
(二)结缔组织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
机制及影响:自身免疫反应累及胸膜,导致胸腔积液,多为双侧。好发于育龄女性,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口腔溃疡等多系统受累表现,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自身抗体阳性等。
2.类风湿关节炎:
机制及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胸膜时可引起胸腔积液,多为双侧。多见于中老年人,有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表现,如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实验室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等异常。
四、其他少见病因
(一)胸部外伤
1.机制及影响:胸部受到外伤后,如肋骨骨折等,可能损伤胸膜及周围血管、组织,导致胸腔内出血或渗出,引起双侧胸腔积液。有明确胸部外伤史,受伤部位可有疼痛、肿胀等表现,根据外伤严重程度不同,胸腔积液情况各异。
(二)药物副作用
1.机制及影响: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胸腔积液副作用,如胺碘酮等,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用药患者需密切观察,有用药史,在使用相关药物过程中出现胸腔积液相关症状时需考虑此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