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遗精怎么回事
遗精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遗精在青少年中属正常现象,生活因素可诱发;病理性遗精由生殖系统疾病(前列腺炎、精囊炎等)和全身性疾病(内分泌失调、慢性病等)引起;应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避免不良刺激,遗精频繁或伴不适需及时就医检查,青少年异常遗精家长要引导就医并给予性教育。
一、生理性遗精的情况
1.青少年时期的正常现象:处于青春期的男性,生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睾丸会不断产生精子,当精囊储存的精液达到一定量时,就可能会在睡眠中不自主地排出,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来说,未婚且没有规律性生活的青少年,一个月遗精1-2次属于正常范围,这是身体正常的生理调节过程,是生殖系统功能完善的一种表现,与身体的生长发育、性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相关。
2.生活因素影响:过度劳累、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睡眠姿势不当(如内裤过紧、被子过重等压迫外生殖器)、频繁接触色情信息等都可能诱发生理性遗精。例如,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的人,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时,大脑对射精中枢的控制能力可能会减弱,从而导致遗精;而长期接触色情图片、视频等,会使大脑皮层持续受到性相关刺激,容易引发遗精。
二、病理性遗精的原因
1.生殖系统疾病
前列腺炎:前列腺发生炎症时,会导致前列腺充血、水肿,局部神经敏感性增加,容易受到刺激而诱发遗精。炎症还会影响前列腺液的分泌和排泄,使得精液成分发生改变,进而增加遗精的发生几率。例如,一些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频繁遗精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精囊炎:精囊发生炎症时,精囊黏膜充血、水肿,储存精液的功能受到影响,也容易导致遗精。精囊炎患者除了遗精频繁外,还可能出现血精等症状,这是因为炎症导致精囊黏膜出血,血液混入精液中。
2.全身性疾病
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遗精。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进而可能导致遗精频繁发生。
慢性病: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营养不良等,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生殖系统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遗精现象。例如,结核病患者长期患病,身体虚弱,生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干扰,可能会出现遗精频繁的情况。
三、应对建议
1.调整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利于身体各器官功能的恢复和调节,减少遗精的发生。
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度饮酒等,这些都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避免不良刺激:减少接触色情信息,避免长时间观看色情影片、图片等,同时要注意穿着宽松舒适的内裤,避免睡眠时外生殖器受到压迫。
2.及时就医检查
如果遗精频繁,如一周多次甚至更频繁,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尿频、尿急、血精、腰痛等,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前列腺液检查、精液常规检查、内分泌激素测定等,明确病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如果是前列腺炎或精囊炎引起的遗精,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抗炎等治疗;如果是内分泌失调等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则会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对于青少年来说,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生殖健康情况,若发现孩子有异常遗精情况,要及时引导孩子就医检查,同时要给予正确的性教育,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生殖系统的生理现象,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