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高眼压症是怎么回事
少年儿童高眼压症是儿童眼压高于正常范围但无青光眼典型表现的眼部状态,其致病因素包括解剖、遗传及其他因素,临床表现多无明显自觉症状,诊断需通过眼压测量、眼底检查、视野检查等,管理包括定期随访、给予生活方式建议,有家族青光眼病史儿童是高风险人群,需重视以保障眼部健康防止病情恶化。
一、定义与基本情况
少年儿童高眼压症是指儿童眼压高于正常范围,但尚未出现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等青光眼典型表现的一种眼部状态。正常眼压范围一般在10~21mmHg,但儿童眼压可能因年龄等因素有所不同,通常年龄越小,眼压可能相对较低,但仍需结合个体情况判断是否为高眼压症。
二、可能的致病因素
1.解剖因素:儿童的眼部解剖结构可能存在特殊性,比如前房较浅等情况,这可能影响房水的正常循环,从而导致眼压相对升高。例如,前房深度不足会使房水排出通道相对狭窄,增加房水排出的阻力,进而可能引发眼压升高。
2.遗传因素:部分有家族青光眼病史的儿童,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遗传因素可能影响眼部的房水引流系统等结构和功能,使得其发生高眼压症的风险相对增加。如果家族中有青光眼患者,儿童需要更密切地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
3.其他因素:一些全身性疾病或眼部的其他异常情况也可能与少年儿童高眼压症相关。例如,某些代谢性疾病可能间接影响眼部的房水代谢;眼部外伤等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房水的正常循环,导致眼压短暂或长期升高。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很多少年儿童高眼压症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是在眼部体检时被发现眼压异常。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轻度的眼部不适、视物模糊等非特异性表现,但这些表现很容易被忽视,所以定期眼部检查对于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2.诊断方法:
眼压测量:常用的眼压测量方法有压平眼压计测量等,通过多次测量眼压,判断眼压是否持续高于正常范围。例如,反复多次测量眼压均高于21mmHg,且排除了测量误差等因素后,需考虑高眼压症的可能。
眼底检查:观察视神经乳头的形态、颜色等情况,因为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是诊断青光眼的重要依据,而高眼压症此时还未出现典型的视神经改变,但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初步排除一些器质性病变。
视野检查:早期高眼压症患者视野可能无明显异常,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改变,通过视野检查可以动态监测眼部视功能情况,辅助诊断。
四、管理与随访
1.定期随访:对于确诊为少年儿童高眼压症的患儿,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眼压测量、眼底检查、视野检查等。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是否有变化。因为病情可能会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等因素而发生改变,通过定期随访可以密切关注眼部情况。
2.生活方式建议:在生活方式方面,要注意让儿童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比如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睡眠有助于眼部的正常代谢。另外,要注意饮食均衡,保证营养摄入,促进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这也对眼部健康有一定的益处。
3.特殊人群提示:对于有家族青光眼病史的儿童,属于高风险人群,更要加强眼部检查的频率和重视程度。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避免可能导致眼压升高的诱因,如情绪过度激动等,因为情绪激动可能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等,进而影响眼压。同时,要向家长定期随访的重要性,让家长能够督促儿童按时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总之,少年儿童高眼压症需要引起重视,通过早期发现、定期随访和合理的生活方式管理等,尽可能保障儿童的眼部健康,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为青光眼等严重眼部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