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需从多方面进行饮食调控。一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全谷物、蔬菜、水果富含膳食纤维,不同年龄人群摄入方式有别,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水果选择;二是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增加不饱和脂肪,不同年龄人群和有相关病史者有不同要求;三是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来源包括瘦肉、鱼类、豆类等,不同年龄人群摄入方式不同,特殊病史人群有特殊要求;四是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精细碳水,增加复杂碳水,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人群摄入有相应调整。
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来源与作用: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蔬菜(如芹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有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研究表明,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显著改善血脂代谢,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风险。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可通过增加蔬菜、水果在日常饮食中的比例来摄入膳食纤维,如将西兰花、胡萝卜等做成孩子喜欢的造型促进食用;老年人则可选择煮软的蔬菜、熟透的水果等易消化的方式摄入。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需根据自身活动量调整摄入量,例如久坐人群相对活动少,可适当减少膳食纤维摄入速度,避免引起胃肠不适。有糖尿病病史人群需注意水果的选择,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的水果,并在医生指导下控制摄入量。
二、控制脂肪摄入
饱和脂肪与不饱和脂肪:应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如动物油脂(猪油、牛油等)、肥肉等,饱和脂肪会升高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而不饱和脂肪中的多不饱和脂肪(如深海鱼类富含的Omega-3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中的油酸)则有益。深海鱼类每周可食用2-3次,每次100-150克,其中的Omega-3脂肪酸能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保护作用。对于不同年龄,儿童应避免过多摄入饱和脂肪,可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的坚果(适量,每日10克左右)作为健康脂肪来源;老年人要严格控制饱和脂肪摄入,选择橄榄油、茶油等作为烹饪用油。生活方式中经常进行体力活动的人群可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摄入比例,但仍需控制总量。有高脂血症病史人群更要严格遵循脂肪摄入控制原则,定期监测血脂变化。
三、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
来源与要求:优质蛋白质可选择瘦肉(如鸡肉、瘦牛肉)、鱼类、豆类及豆制品等。鱼类不仅富含不饱和脂肪,其蛋白质也是优质蛋白,易于消化吸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根据体重计算,每千克体重1-1.2克左右。对于儿童,要保证充足优质蛋白质摄入以支持生长发育,可选择鸡蛋、牛奶等;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减退,可将肉类烹饪得更软烂,如炖煮鸡肉、牛肉等,同时注意豆类及豆制品的摄入,如豆腐、豆浆等。性别对蛋白质摄入无特殊要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如运动员等高强度体力活动人群可能需要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以补充能量消耗,但也需在合理范围内。有肾脏疾病病史人群则需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种类和量,遵循医生的特殊饮食指导。
四、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精细碳水与复杂碳水:减少精细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精米等)的摄入,增加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等)。复杂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相对缓慢,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例如用全麦面包代替白面包作为早餐主食。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应避免过多食用精细碳水,可选择全麦制品等复杂碳水;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血糖情况调整,若有糖尿病病史需严格控制精细碳水摄入,使血糖处于稳定状态。生活方式中久坐且活动少的人群更应减少精细碳水摄入,增加复杂碳水比例,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代谢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