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飞蚊症病
飞蚊症是常见眼科症状,由眼球内部玻璃体变化引起,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多见于中老年人和近视人群,数量稳定、影响小;病理性由眼部疾病致,数量突增且伴其他症状。诊断靠眼科常规检查和眼部B超。生理性一般观察,病理性针对原发病治,不同人群治疗有注意事项。
飞蚊症的分类及成因
生理性飞蚊症
成因:多见于中老年人和近视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液化现象,原本凝胶状的玻璃体变得像水一样,其中的纤维成分可能会聚集形成混浊物。对于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变长等原因,也容易出现玻璃体的代谢异常,导致玻璃体混浊,从而产生飞蚊症。例如,一项针对大量中老年人和近视人群的眼科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到一定阶段,以及近视度数较高时,生理性飞蚊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特点:数量通常比较稳定,对视力的影响一般较小,不会突然增多或导致视力急剧下降。
病理性飞蚊症
成因:由眼部疾病引起,比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等。以视网膜裂孔为例,视网膜周边部的格子样变性区容易发生视网膜裂孔,当玻璃体牵拉视网膜裂孔时,就可能导致玻璃体混浊加重,出现飞蚊症症状。再如玻璃体积血,当视网膜血管破裂出血进入玻璃体腔时,血液会遮挡光线,引起眼前飘动黑影。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由眼部疾病导致的病理性飞蚊症患者,其眼部存在明显的病理改变,与生理性飞蚊症有本质区别。
特点:飞蚊症数量会突然增多,而且可能伴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其他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飞蚊症的诊断方法
眼科常规检查:医生会首先进行视力检查,了解患者的视力情况。然后进行散瞳眼底检查,通过散瞳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眼底的情况,包括视网膜、玻璃体等部位,能够发现是否存在视网膜裂孔、视网膜病变等情况。例如,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或三面镜检查,可以详细查看玻璃体和视网膜的细微结构。
眼部B超检查:对于一些玻璃体混浊较严重,散瞳眼底检查难以看清眼底情况的患者,眼部B超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玻璃体的混浊程度以及眼底是否存在病变,如视网膜脱离等情况。
飞蚊症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生理性飞蚊症的处理
一般观察:如果是生理性飞蚊症,且对视力影响不大,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定期观察即可。患者要注意避免过度用眼,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例如避免长时间连续看电子屏幕等。对于中老年人,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监测玻璃体和眼底的变化情况。对于近视患者,要合理控制近视度数的发展,避免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而加重飞蚊症的症状。
病理性飞蚊症的治疗
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果是病理性飞蚊症,需要针对引起飞蚊症的原发病进行治疗。比如视网膜裂孔,可能需要进行激光光凝治疗来封闭裂孔;如果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或视网膜激光光凝等治疗;对于葡萄膜炎引起的飞蚊症,需要使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等。不同的原发病有相应的规范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病理性飞蚊症时,要更加关注其全身状况,因为一些治疗可能会受到全身基础疾病的影响。比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眼部疾病时,要同时控制好血压、血糖,以保障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对于儿童患者出现飞蚊症的情况非常罕见,如果儿童出现眼前飘动黑影,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儿童飞蚊症可能是一些严重眼部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排除先天性眼部疾病等情况。女性在孕期或哺乳期如果出现飞蚊症,需要谨慎用药,因为一些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所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