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怎么回事
主动脉夹层是极为凶险的心血管急症,正常主动脉壁三层结构因某些因素受损时,高速血流致内膜与中膜分离形成真假两腔分离状态。发病机制与高血压、结缔组织病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突发剧烈疼痛、多数伴高血压及相应累及部位表现。诊断靠CTA、MRA、血管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包括急性期控制血压心率、手术或介入治疗。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妊娠期女性、儿童情况各有特点,治疗需综合考量。
发病机制
正常的主动脉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组成,当某些因素导致内膜受损时,高速的血流冲击会使内膜与中膜分离,血液在主动脉壁内形成假腔,随着血流的动力,假腔可不断扩展。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主动脉壁承受过高的压力,增加内膜撕裂的风险;结缔组织病,如马方综合征等,患者的主动脉壁结构本身存在缺陷,容易发生夹层;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创伤、妊娠等也可能引发主动脉夹层。
临床表现
疼痛:突发的、剧烈的、撕裂样或刀割样胸痛是最常见的表现,疼痛可迅速蔓延至背部,且疼痛程度难以忍受,一般的止痛药物难以缓解。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腹部、下肢等部位。
高血压:多数患者伴有高血压,血压常明显升高,这是因为主动脉夹层发生后,机体的应激反应以及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导致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主动脉壁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其他表现:根据夹层累及的部位不同还会有相应的表现,如累及主动脉瓣时可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杂音;累及冠状动脉时可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累及主动脉分支血管时,可出现相应脏器缺血的表现,如脑缺血可引起晕厥、偏瘫等,肾动脉受累可出现腰痛、少尿、无尿等。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CT血管造影(CTA):能够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撕裂的位置以及累及的范围,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也有很高的价值,尤其对一些不适合用碘对比剂的患者更为适用,它可以多方位成像,清晰显示主动脉病变情况。
血管超声: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初步筛查主动脉夹层,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尤其对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部的病变显示清楚。
治疗原则
急性期治疗
控制血压和心率:使用降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等)和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将收缩压控制在100-120mmHg左右,同时降低心率,减少主动脉壁的剪切力,防止夹层进一步扩展。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病情严重、夹层范围广泛的患者,如累及升主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主动脉置换术等,通过手术修复受损的主动脉,恢复正常的血流通道。
介入治疗:对于一些合适的病例,可采用血管腔内修复术,通过导管将支架等装置输送至夹层部位,隔绝假腔,恢复主动脉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特殊人群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主动脉夹层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情往往较为复杂,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在控制血压、心率的同时,要兼顾其他基础疾病的治疗,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妊娠期女性: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情况,由于妊娠期间生理变化,治疗上需要综合考虑胎儿和孕妇的情况,降压药物的选择要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式需要慎重权衡,因为手术可能会对妊娠造成影响,同时妊娠本身也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儿童:儿童主动脉夹层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进展往往非常迅速,多与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因素有关,治疗上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手术风险较高,术后恢复也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