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是什么意思
弱视是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0-6岁是关键期,异常视觉经验致单双眼最佳矫正视力降且无器质性病变。发病因视觉刺激异常,表现为视力下降、双眼视功能异常。诊断靠视力、屈光、眼底、斜视检查。治疗有矫正屈光不正、遮盖、视觉训练。儿童需家长关注定期检,早发现早治;青少及成人治疗效差,要避眼外伤。需早期发现治疗,否则可致视觉功能永久损害。
一、发病机制
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通常认为0-6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其中0-3岁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眼睛接收的视觉刺激异常,导致视网膜功能发育受限。例如,单眼斜视会使双眼传入大脑的视觉信息不一致,大脑会抑制斜视眼的视觉输入,长期如此就会造成该眼弱视;屈光参差时,双眼视网膜成像大小不等,大脑难以融合,进而影响屈光不正度数较高眼的视觉发育;高度屈光不正(如高度远视、高度近视、高度散光)会使视网膜成像模糊,影响视觉信号的正常传导和处理,阻碍视觉发育;形觉剥夺,像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等疾病,会遮挡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无法接收到正常充足的视觉刺激,从而引发弱视。
二、临床表现
1.视力下降: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视力,例如3岁儿童正常视力下限约为0.5,若其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5则可能存在弱视情况;5岁及以上儿童正常视力下限约为0.7,低于此值需考虑弱视可能。
2.双眼视功能异常:可能存在立体视功能缺失或降低等情况,这会影响患者从事精细工作、驾驶等需要良好双眼视功能的活动。
三、诊断方法
1.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等工具进行远视力和近视力检查,明确最佳矫正视力情况。
2.屈光检查:进行散瞳验光等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屈光不正以及屈光不正的度数等情况,因为屈光不正可能是引发弱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3.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如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变等,确保视力下降是由于视觉发育异常导致的弱视而非眼部器质性疾病引起。
4.斜视检查:观察是否存在斜视情况,斜视可能是导致弱视的原因之一,同时也会影响弱视的诊断和治疗。
四、治疗
1.矫正屈光不正:对于存在屈光不正的患儿,需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使视网膜能够接收到清晰的视觉刺激,促进视觉发育。这是弱视治疗的基础措施,尤其是对于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
2.遮盖治疗:遮盖优势眼,强迫弱视眼使用,通过增加弱视眼的视觉刺激来促进其视觉发育。例如,对于单眼弱视的患儿,根据患儿年龄等情况确定遮盖时间,一般年龄越小,遮盖时间相对较短,但需定期复查调整遮盖方案。
3.视觉训练:包括精细目力训练、双眼视功能训练等。精细目力训练可以让患儿进行穿珠子、描图等活动,锻炼弱视眼的精细视觉功能;双眼视功能训练有助于恢复双眼视功能,提高立体视等。
五、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视力发育情况,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尤其是在3岁左右应进行首次全面的眼部检查。一旦发现儿童视力异常,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视觉发育关键期宝贵,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在治疗过程中,要督促儿童按照医嘱进行遮盖和视觉训练等,家长需起到监督和辅助的作用,同时要注意让儿童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不良行为。
2.青少年及成人:如果在青少年或成人时期才发现弱视,治疗效果通常较差,因为视觉发育关键期已过,但仍可以尝试一些视觉训练等方法来改善视功能,但效果相对儿童时期会大打折扣。同时,要注意避免眼部受到外伤等,因为眼部外伤可能会加重弱视情况或导致其他眼部并发症。
总之,弱视是一种需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视觉发育性疾病,通过规范的诊断和治疗,部分患儿可以恢复正常视力和双眼视功能,但如果延误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视觉功能造成永久性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