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的保守治疗方法
针对主动脉夹层患者需进行一般监护,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不同人群监测有差异)、保证休息与舒适环境;药物治疗有降压(依因素选β受体阻滞剂等)和镇痛(依情况选药);要预防并发症,如保护肾功能、预防感染;还需病情监测与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一、一般监护
1.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和心率的控制至关重要,因为过高的血压会增加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风险。例如,需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监测频率。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有所差异,但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以稳定病情。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生命体征的监测需更加精细。儿童的心率通常比成人快,且血压随年龄变化,需要依据儿童的年龄阶段来准确判断生命体征是否在正常或需要干预的范围内。
2.休息与环境
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不良刺激。这是因为任何活动或刺激都可能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加重主动脉夹层的病情。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卧床休息可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不适,但为了病情稳定必须严格执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病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卧床休息更有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和病情的控制。
二、药物治疗
1.降压治疗
常用的降压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等。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降低心率和血压,减少主动脉的剪切力,从而稳定主动脉夹层的病情。例如,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上常用于主动脉夹层的保守治疗。但在使用时需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对于老年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注意其对心脏功能和代谢的影响;对于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则需避免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以免诱发哮喘发作。
2.镇痛治疗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镇痛药物。如吗啡等,但使用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吗啡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但对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慎用,因为它可能会抑制呼吸。不同年龄的患者对镇痛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儿童使用镇痛药物时需严格按照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以确保安全有效。
三、并发症预防
1.肾功能保护
密切观察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主动脉夹层可能会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从而导致肾功能损害。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要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以保护肾功能。对于有基础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要加强肾功能的监测和保护措施,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肾脏功能在可耐受范围内。
2.感染预防
由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以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尿袋等,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卧床导致感染的风险有所不同,例如长期吸烟的患者肺部抵抗力相对较弱,更需要加强肺部感染的预防措施。
四、病情监测与评估
1.影像学监测
定期进行主动脉超声、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检查,以评估主动脉夹层的病变情况,包括夹层的范围、是否有进展等。通过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动态观察病情变化,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的频率和选择的检查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在选择影像学检查时需考虑辐射剂量等因素,优先选择对身体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
对于有慢性病史的患者,如高血压病史较长的患者,主动脉夹层的病情变化可能更为复杂,需要更加频繁地进行影像学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细微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