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心力衰竭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情况,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及心脏、肺部相应体征;实验室检查中脑钠肽等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生化检查可见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改变;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可测心脏大小等,胸部X线可见心脏增大等;心导管检查可明确血流动力学改变,诊断时要考虑不同患者差异来综合判断以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一、临床表现
1.症状方面:
呼吸困难是严重心力衰竭常见的突出症状,患者在休息时可能就会出现气促,活动后明显加重,严重时会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这是因为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减退,肺循环淤血,导致气体交换障碍。例如,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肺淤血程度与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肺淤血越重,呼吸困难表现越明显。
乏力也是常见症状,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显著下降。这是由于心脏输出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代谢功能受到影响所致。
水肿也是重要表现,可出现下肢水肿,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表现为低垂部位水肿(如双下肢),甚至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这是因为心力衰竭时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升高,使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
2.体征方面:
心脏体征:可发现心率加快,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这是由于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心室肌顺应性减退,心房血液快速注入心室时引起室壁振动所致。
肺部体征:两肺可闻及湿性啰音,与肺循环淤血有关,当肺淤血时,肺泡内有渗出液,听诊可闻及湿性啰音。
二、实验室检查
1.脑钠肽(BN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BNP是由心室肌细胞合成的一种多肽激素,当心室容量负荷或压力负荷增加时,心室肌受到牵张,BNP分泌增加。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BNP及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且其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一般来说,NT-proBNP>1200pg/ml,BNP>400pg/ml时,高度提示严重心力衰竭,但需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因为在一些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下也可能影响其水平。
2.实验室生化检查:
血常规:可能出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改变,长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因缺氧出现红细胞增多等情况。
肝肾功能: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可能导致肝淤血、肾功能受损,出现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升高等,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等。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检查方法。可测定心脏的大小、心室的射血分数(EF值)等。严重心力衰竭时,通常EF值明显降低,一般EF<40%提示存在较为严重的收缩功能障碍。还可观察心室壁的运动情况,如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等,有助于明确心力衰竭的病因,例如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相应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室壁运动异常。
2.胸部X线检查:
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表现,如肺纹理增多、模糊,严重时可出现KerleyB线等,KerleyB线是肺小叶间隔水肿增厚形成的,是肺淤血的典型表现之一。
四、心导管检查
对于一些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导管检查。可测定心脏各腔室的压力、心输出量等,有助于明确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例如可发现肺毛细血管楔压升高,提示左心衰竭时肺循环淤血的程度,还可测定心脏排血指数等指标,对于评估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严重心力衰竭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结果进行判断。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在表现上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基础疾病较多,心力衰竭表现可能不典型;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心力衰竭往往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相关等。在诊断过程中需全面考虑这些因素,以准确诊断严重心力衰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