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心脏病是什么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在心脏瓣膜部位。病因是该菌感染后抗体误攻心脏瓣膜致其病变;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心悸、乏力疲倦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及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一般治疗、并发症治疗和手术治疗;儿童、女性、老年人及有风湿热病史人群有不同相关情况,儿童易因链球菌感染患病,女性妊娠加重病情,老年人病情复杂,有风湿热病史者需定期检查防病情进展。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的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引发风心病的关键因素。当人体感染该细菌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抗体,这些抗体在攻击链球菌的同时,也可能错误地攻击心脏瓣膜等组织。随着时间推移,心脏瓣膜会逐渐发生炎症、变形、粘连等病变,影响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例如,风湿热反复发作可导致二尖瓣、主动脉瓣等瓣膜出现病变,使得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
二、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这是较常见的症状,早期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出现。例如,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左心房压力升高,肺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肺淤血,导致患者活动耐力下降,出现呼吸困难。
2.咳嗽、咯血: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压力增高,肺静脉淤血,可引起咳嗽;严重肺淤血时,可出现咯血,轻者为痰中带血,重者可出现大量咯血。
3.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等,这可能与心律失常等情况有关,如二尖瓣狭窄患者常合并心房颤动,导致心悸症状。
4.乏力、疲倦: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患者会出现乏力、疲倦等表现。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听诊可发现心脏瓣膜区的异常杂音,如二尖瓣狭窄时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闻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舒张期叹气样杂音等。
2.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风心病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心脏瓣膜的形态、结构、运动情况以及心脏的功能状态。例如,能准确测量瓣膜口的狭窄程度、反流程度等。
X线检查:可观察心脏的大小、形态以及肺部的情况,如二尖瓣狭窄患者可有左心房增大、肺动脉段突出等表现。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律失常等情况,如心房颤动等。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包括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限制钠盐摄入,预防心力衰竭等。对于有风湿活动的患者,需积极抗感染治疗,使用青霉素等药物消除链球菌感染。
2.并发症治疗
心力衰竭:根据病情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等药物改善心脏功能。
心律失常:对于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进行电复律等治疗。
3.手术治疗:当心脏瓣膜病变严重影响心脏功能时,可考虑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或修复术等手术治疗。
五、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
1.儿童:儿童时期感染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较易引发风湿热,进而增加患风心病的风险。在生活中要注意预防链球菌感染,如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与链球菌感染患者密切接触等。一旦怀疑有风湿热,应尽早诊断和治疗,以减少风心病的发生。
2.女性: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妊娠时,心脏负担加重,风心病患者妊娠可能会加重病情,增加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风心病女性患者妊娠前需进行评估,妊娠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
3.老年人:老年人风心病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病情往往较为复杂。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基础疾病的情况,在用药等方面要更加谨慎,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等。
4.有风湿热病史人群:这类人群是风心病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瓣膜病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