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盆腔炎的原因
盆腔炎的引发因素包括性传播感染病原体感染(如淋球菌、衣原体)、下生殖道感染(如细菌性阴道病、宫颈炎)、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产后或流产后感染以及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性传播感染病原体可经性接触或蔓延致盆腔;下生殖道感染病菌可逆行或侵入盆腔;宫腔内手术操作因破坏屏障等增加感染风险;产后或流产后身体虚弱、卫生不佳等易致感染蔓延;邻近器官炎症可直接波及盆腔。
一、性传播感染病原体感染
1.淋球菌:淋球菌是引起盆腔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女性感染淋球菌后,病菌可上行感染至盆腔,引发炎症。在年轻、性活跃的女性群体中,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或不注意性卫生的人群,感染淋球菌导致盆腔炎的风险较高。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在性传播疾病门诊中,相当比例的盆腔炎患者是由淋球菌感染引起。
2.衣原体:衣原体感染也是导致盆腔炎的重要原因。衣原体感染后,可引起宫颈炎症,若未及时治疗,病原体可进一步蔓延至盆腔,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盆腔炎性疾病。同样,在性活跃且无保护性行为的女性中,衣原体感染引发盆腔炎的几率相对增加。
二、下生殖道感染
1.细菌性阴道病: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有害菌增多,这些病菌可通过宫颈口逆行感染盆腔。尤其是患有细菌性阴道病且未得到有效治疗的女性,细菌容易向上蔓延至子宫、输卵管等盆腔器官,引发盆腔炎。一般来说,频繁阴道冲洗、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可能增加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风险,进而间接导致盆腔炎。
2.宫颈炎:宫颈炎时,宫颈部位的炎症若未得到控制,病原体可逐渐侵入子宫旁组织,进而累及盆腔。例如,急性宫颈炎若治疗不彻底,病原体持续存在,就可能发展为盆腔炎。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不洁性生活等因素都可能诱发宫颈炎,从而增加盆腔炎的发病几率。
三、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1.刮宫术:如人工流产刮宫术、诊断性刮宫等宫腔内手术,由于手术过程中可能破坏子宫黏膜屏障,导致细菌侵入盆腔。手术消毒不严格、操作不当等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在进行刮宫术后,女性身体抵抗力可能会短暂下降,此时若有细菌入侵,就容易引发盆腔炎。尤其是那些在不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刮宫术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
2.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等:这些宫腔内操作同样存在感染风险。在操作过程中,若无菌观念不强,细菌可能经宫颈上行感染盆腔。对于一些本身存在生殖道炎症的女性,进行这类操作后更易诱发盆腔炎。例如,术前未对生殖道炎症进行有效控制,就进行输卵管通液术,很可能导致炎症扩散至盆腔。
四、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1.产后:女性产后身体较为虚弱,宫颈口尚未完全关闭,此时若有胎盘、胎膜残留,或产后卫生不良,细菌容易侵入宫腔引发感染,进而蔓延至盆腔导致盆腔炎。例如,产后恶露持续时间较长,且产妇不注意会阴清洁,就容易滋生细菌,增加盆腔炎的发生几率。尤其是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子宫切口愈合过程中若发生感染,也可能波及盆腔。
2.流产后:无论是自然流产还是人工流产后,女性生殖道都有一定的创伤,且抵抗力下降。若流产后不注意休息、过早性生活或个人卫生不佳,病原体容易入侵宫腔,引起盆腔炎。比如,流产后短时间内有性生活,细菌可通过阴道进入宫腔,进而上行至盆腔引发炎症。
五、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1.阑尾炎:阑尾与女性盆腔器官相邻,若阑尾炎未及时治疗,炎症可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炎。阑尾炎症产生的细菌、炎症物质等可直接波及右侧输卵管、卵巢等盆腔器官。例如,急性阑尾炎若未得到有效控制,炎症扩散至盆腔的几率较高,从而引发盆腔炎性疾病。
2.腹膜炎:盆腔附近的腹膜炎,如盆腔脏器周围的腹膜炎,炎症可直接蔓延至盆腔器官,导致盆腔炎。腹膜炎产生的炎症刺激会影响盆腔组织,使盆腔器官发生炎症反应。比如,腹腔内其他部位的感染扩散至盆腔周围组织,进而累及盆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