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如何手术
主动脉瓣狭窄手术方式有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前需进行一般状况和心脏相关检查评估,手术操作有开胸和TAVR过程,术后要进行一般护理、心脏功能监测维护与康复指导,高龄、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及女性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手术方式选择
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等。
主动脉瓣置换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有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尤其是年轻、瓣膜病变适合开胸手术的患者。通过开胸手术,将病变的主动脉瓣切除,置换为人工瓣膜。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适用于高龄、有严重comorbidity(合并症)、无法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通过导管将人工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位置进行置换,创伤较小。
二、术前评估
1.一般状况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心肺功能储备情况;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女性患者可能需要更关注围手术期的激素等因素对身体的影响。同时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史、其他系统疾病史等,例如是否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病史会影响手术的风险评估和术后恢复。
2.心脏相关检查评估
超声心动图:是评估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检查方法,可明确瓣膜狭窄的程度(如跨瓣压差等指标)、瓣叶的形态和活动度、左心室的大小和功能等。通过测量跨瓣压差可以判断狭窄的严重程度,正常主动脉瓣口面积约3-4cm2,轻度狭窄瓣口面积1.5-2.0cm2,跨瓣压差25-40mmHg;中度狭窄瓣口面积1.0-1.5cm2,跨瓣压差40-60mmHg;重度狭窄瓣口面积<1.0cm2,跨瓣压差>60mmHg。同时能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
心电图:可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情况,对于手术中的心律管理和术后恢复有重要指导意义。
心脏CT或MRI:有助于更精确地评估瓣膜结构、冠状动脉情况等,对于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三、手术操作过程
主动脉瓣置换术开胸手术过程:患者需全身麻醉,然后在胸部做一个切口,打开胸腔,暴露心脏。阻断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血流,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植入人工瓣膜,缝合固定后恢复血流。手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过程:通过血管穿刺,将导管经股动脉等途径送至主动脉瓣位置,在影像学引导下(如X线、超声等)将人工瓣膜释放并固定在合适位置,替代病变的主动脉瓣。
四、术后护理与康复
1.一般护理: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对于开胸手术患者,要注意胸部切口的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心脏功能监测与维护: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评估人工瓣膜的功能和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患者情况,可能需要使用一些药物来辅助心脏功能恢复,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医疗规范。
3.康复指导: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进行康复锻炼,对于年轻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合并症的患者,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等),以促进术后更好地恢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高龄患者:高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要更充分地评估各器官功能,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测和护理,注意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要密切观察恢复情况,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和护理。
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者:如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术后要注意呼吸功能的维护,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预防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女性患者:除了考虑一般的围手术期护理外,要关注女性患者的激素等生理因素对术后恢复的影响,在康复过程中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个性化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