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齐指心脏跳动节律异常,正常由窦房结发起冲动并有序传导,而心律不齐时频率或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常见类型有窦性心律不齐(多与呼吸有关,青少年多见,生理性)、早搏(分房性、室性,可无症状或有心悸等,可见于正常或由疾病等引起)、心房颤动(心率快且不规则,有症状且长期易致血栓和脑卒中,常见于有基础病或甲亢等)、房室传导阻滞(分三度,不同程度有不同表现,常见于心肌梗死等)。发生原因有生理性(剧烈运动等诱因致暂时心律不齐)和病理性(心脏本身疾病如冠心病等、全身性疾病如甲亢等致)。对健康影响:生理性影响小,严重病理性可影响泵血致器官供血不足,如长期房颤可引发脑卒中、心衰等。特殊人群:儿童心律不齐可能与先天发育或感染等有关,需密切观察;老年人更常见器质性心脏病,易有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耐受差;孕妇心律不齐有生理性和病理性,治疗需权衡利弊。
一、常见类型及特点
窦性心律不齐:较为常见,多与呼吸有关,吸气时心率稍快,呼气时稍慢,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多见于青少年,通常是生理性的。
早搏: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房性早搏是由心房部位提前发出冲动引起心脏跳动;室性早搏是心室部位提前激动。可能无明显症状,也可能感觉心悸、心跳暂停感等,可见于正常人,也可由心脏疾病、药物等因素引起。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呈无序的颤动状态,心率快且不规则。患者可能有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也可能无症状,长期心房颤动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增加脑卒中风险,常见于有基础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的患者,也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情况。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脏冲动从心房传到心室的过程中出现阻滞。根据阻滞程度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无症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有心悸、头晕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出现心跳缓慢、乏力、头晕,严重时可发生晕厥、阿-斯综合征等,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患者。
二、发生原因
生理性因素:比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都可能导致心律不齐,这种情况通常是暂时的,去除相关诱因后可恢复正常。
病理性因素:
心脏本身的疾病:像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病(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风湿性心脏病(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等,都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传导和节律。
全身性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心脏的代谢和跳动频率;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会影响心肌的电生理活动,导致心律不齐。
三、对健康的影响
一般生理性的心律不齐对健康影响较小,但如果是严重的病理性心律不齐,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影响全身各个器官的血液供应。例如长期的心房颤动,除了可能引发脑卒中外,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四、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出现心律不齐可能与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感染等有关。比如病毒性心肌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可引起心律不齐。儿童心律不齐需要密切观察,因为儿童的心脏功能和代偿能力与成人不同,一些轻微的心律不齐可能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变化,但也可能是严重心脏疾病的表现,所以需要及时就医评估。
老年人:老年人心律不齐更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疾病,如冠心病、肺心病等。老年人的心脏功能逐渐衰退,发生心律不齐后更容易出现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且老年人对心律不齐的耐受能力较差,可能较小的心律不齐变化就会导致明显的不适症状,需要更加重视,及时诊断和治疗。
孕妇:孕妇在孕期由于身体负担加重,可能出现心律不齐。一些是生理性的,与孕期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有关;但也需要警惕病理性因素,如孕期合并心脏病等情况。孕妇心律不齐需要谨慎处理,因为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所以治疗需要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