蛲虫性阴道炎由蛲虫感染引发,感染途径主要是肛门-手-口自身感染及人际接触感染,局部有瘙痒、分泌物异常等表现,可通过肛周查虫卵等诊断,治疗需驱虫及局部护理,预防要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特殊人群如儿童和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蛲虫性阴道炎的定义
蛲虫性阴道炎是由蛲虫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症。蛲虫是一种肠道寄生虫,雌性蛲虫常在夜间爬出肛门,在会阴、外阴及阴道等处产卵,从而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
二、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主要通过肛门-手-口的自身感染途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感染。当人体接触到被蛲虫卵污染的物品后,经手将虫卵带入口腔,虫卵在肠道内孵化出幼虫,发育为成虫,雌虫可移行至肛周、外阴甚至阴道产卵,刺激局部组织引发炎症。
2.局部刺激:蛲虫在阴道内产卵及活动会对阴道黏膜产生机械性刺激,同时其代谢产物等可引起局部的免疫反应,导致阴道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瘙痒:外阴及阴道剧烈瘙痒是常见症状,夜间瘙痒往往更为明显,这是因为雌虫在夜间爬出肛门产卵时对局部的刺激加剧。瘙痒可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尤其在儿童中,可能表现为夜间睡眠不安、搔抓会阴部等。
分泌物异常:阴道可能会有少量稀薄的分泌物,分泌物一般为白色、透明状,有时可能带有轻微的异味。
局部炎症表现:检查可见外阴、阴道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红肿,严重时可能出现抓痕等。
2.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但部分患者可能因搔抓等导致局部皮肤破损继发感染时,可能出现低热等全身表现。在儿童群体中,还可能出现烦躁、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
四、诊断方法
1.病原学检查
肛周查虫卵:由于雌虫常在夜间爬出肛门产卵,所以可在夜间患儿入睡后不久,用透明胶纸粘贴肛周皮肤,然后将胶纸置于载玻片上镜检,查找蛲虫卵。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是诊断蛲虫感染的常用方法。
阴道分泌物检查:取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若能发现蛲虫卵或成虫可明确诊断。但相对肛周查虫卵,阴道分泌物检查阳性率可能稍低,因为蛲虫在阴道内的寄生相对较少。
2.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外阴、阴道瘙痒等典型临床表现,再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蛲虫性阴道炎的诊断。
五、治疗原则
1.驱虫治疗:常用的驱虫药物有阿苯达唑等。这些药物可以杀灭蛲虫,从根本上治疗蛲虫感染,从而缓解阴道炎症状。
2.局部护理:保持外阴清洁卫生,可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搔抓,防止局部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勤换患儿的内裤,并将内裤进行煮沸消毒等处理,以杀灭虫卵,防止再次感染。
六、预防措施
1.个人卫生
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要严格洗手,避免经手将蛲虫卵带入口腔。对于儿童,家长要监督其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保持外阴清洁:每天清洗外阴,更换内裤,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减少蛲虫在局部产卵的机会。
2.环境卫生
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对居住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尤其是玩具、床单、被罩等物品要定期清洗、晾晒,以杀灭可能存在的蛲虫卵。
避免交叉感染:在集体生活环境中,要注意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盆等个人物品,防止蛲虫的传播。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容易感染蛲虫。家长要特别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如督促儿童勤洗手、勤换内裤等。在使用驱虫药物时,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尚未发育完全,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剂型,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对儿童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儿童搔抓会阴部后要及时洗手,防止再次感染。
2.女性患者: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外阴的清洁护理,尤其是在月经期间,要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巾,并及时更换。如果患有蛲虫性阴道炎,要积极配合治疗,按照医嘱进行驱虫和局部护理,在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同时,要注意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