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阳痿怎么办
阳痿即勃起功能障碍,病程至少3个月,常见原因有心理性和器质性(包括血管性、神经性、内分泌性)因素;医学评估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特殊检查;治疗包括非药物(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基础疾病治疗)和药物(PDE5i、雄激素替代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心理因素为主的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明确阳痿的定义与常见原因
阳痿即勃起功能障碍(ED),是指阴茎持续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病程至少3个月。其常见原因包括:
心理性因素:如长期焦虑、抑郁、紧张、压力过大等,可影响大脑对勃起相关神经冲动的传递,从而导致ED。例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人群,心理负担重易引发此问题。
器质性因素:
血管性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可使阴茎动脉狭窄,血流减少;静脉回流障碍也会影响阴茎勃起后的维持,如阴茎白膜病变等。
神经性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等)、外周神经损伤(如盆腔手术、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可干扰神经传导,导致ED。比如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长期可引起神经病变,影响阴茎勃起的神经调节。
内分泌因素:雄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垂体疾病等可影响性激素水平及相关内分泌调节,从而引发ED。
二、医学评估与检查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性生活情况、病程、既往病史(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用药史、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作息等)等。例如了解患者是否有长期吸烟史,因为吸烟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增加ED风险。
体格检查:包括生殖系统检查,观察阴茎外观、第二性征等;全身检查评估心血管、神经系统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如性激素水平检测(包括睾酮等)、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以排查内分泌、代谢等方面异常。
特殊检查:如夜间阴茎勃起试验(NPT)可区分心理性与器质性ED;阴茎海绵体血管活性药物注射试验可评估阴茎海绵体血流情况;阴茎海绵体造影可了解静脉回流情况等。
三、治疗方法
非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适用于心理性ED患者,可通过心理咨询、性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重建信心。例如夫妻共同参与的性治疗,改善夫妻间的沟通和性互动。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ED有一定改善作用。例如坚持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左右的快走运动。
基础疾病治疗:对于由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引起的ED,积极控制基础疾病至关重要。如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ED症状;高血压患者合理控制血压,选择对性功能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等。
药物治疗:
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PDE5i):如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等,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5的活性,增加阴茎海绵体内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促进阴茎勃起。这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有效率较高,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有一些禁忌证,如正在服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患者禁用。
雄激素替代治疗:适用于雄激素缺乏引起的ED患者,补充雄激素可改善性功能,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治疗过程中需监测相关指标。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ED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一方面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另一方面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为主,如生活方式调整等,若需药物治疗则需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引起的ED较为常见,患者除了积极控制血糖外,在治疗ED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相互作用。同时要加强足部等并发症的监测,因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可增加足部感染等风险。
心理因素为主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心理因素为主的ED患者都需要重视心理疏导。女性伴侣在其中也应给予理解和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促进病情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