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到底是如何引发的呢
细菌感染相关引发因素包括分娩与产褥期感染(分娩过程中产程过长、胎膜早破及产后胎盘胎膜残留易致感染)、宫腔操作感染(人工流产手术及宫内节育器放置或取出时操作不规范易引发感染);生殖道菌群失调引发因素包括阴道菌群变化(正常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维持平衡,长期用广谱抗生素等致菌群失调易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引发因素包括盆腔炎蔓延(输卵管炎、宫颈炎等盆腔炎未及时治疗可蔓延至子宫内膜致炎)
一、细菌感染相关引发因素
(一)分娩与产褥期感染
1.分娩过程中的影响
在分娩过程中,如产妇产程过长、胎膜早破等情况,阴道内的细菌容易上行感染宫腔。例如,足月妊娠分娩时,正常阴道内存在一定菌群,若胎膜早破时间超过一定时长(一般认为胎膜早破超过18小时,感染风险明显增加),细菌就可能通过宫颈口进入子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对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尤其是高龄产妇,其自身免疫力相对可能有所下降,更容易在分娩过程中受到细菌感染而引发子宫内膜炎。
产后胎盘、胎膜残留也是产褥期子宫内膜炎的重要诱因。胎盘、胎膜残留会使子宫内存在异物,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细菌在残留组织周围大量繁殖,进而侵犯子宫内膜导致炎症发生。比如,有研究表明,产后胎盘、胎膜残留的产妇发生子宫内膜炎的概率比胎盘、胎膜完全娩出的产妇高数倍。
(二)宫腔操作感染
1.人工流产手术
人工流产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宫腔操作,手术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格,外界细菌容易带入宫腔。例如,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或者手术环境不符合无菌要求,都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子宫内膜。据统计,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约为一定比例(具体数据因不同研究有差异,一般在1%-5%左右)。而且,多次人工流产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炎的风险会进一步升高,因为多次宫腔操作会破坏子宫内膜的防御机制,使子宫内膜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
2.宫内节育器放置或取出
宫内节育器放置或取出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也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炎。放置宫内节育器时,器械通过宫颈进入宫腔,可能将细菌带入宫腔;取出宫内节育器时,同样存在细菌感染的风险。有研究发现,宫内节育器相关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与操作是否规范密切相关,规范操作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对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女性,尤其是本身存在生殖道炎症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炎的可能性更高,因为其生殖道局部的防御环境已经存在异常,更容易在宫腔操作时受到细菌感染。
二、生殖道菌群失调引发因素
(一)阴道菌群变化
1.正常阴道菌群的作用
正常阴道内存在多种菌群,它们相互制约,维持着阴道的微生态平衡。其中乳酸杆菌是阴道内的优势菌,它可以通过产生乳酸等物质,使阴道保持酸性环境(pH值一般在3.8-4.4),这种酸性环境不利于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例如,乳酸杆菌产生的乳酸能够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生长。
2.菌群失调的影响
当一些因素导致阴道菌群失调时,就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炎。比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乳酸杆菌的生长,同时使其他致病菌如厌氧菌、加德纳菌等大量繁殖。阴道内菌群失调后,致病菌容易上行感染宫腔,进而侵犯子宫内膜引发炎症。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女性,尤其是患有妇科疾病需要长期用药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炎的风险增加,因为广谱抗生素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也破坏了阴道正常菌群的平衡。
三、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引发因素
(一)盆腔炎蔓延
1.输卵管炎、宫颈炎蔓延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如果盆腔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能会蔓延至子宫内膜引发子宫内膜炎。例如,输卵管炎时,炎症可以通过输卵管与宫腔的相通关系,向上蔓延至子宫内膜;宫颈炎时,宫颈部位的炎症也可能逐渐向宫腔方向蔓延,累及子宫内膜。患有盆腔炎的女性,尤其是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炎的概率明显高于无盆腔炎的女性。对于盆腔炎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规范治疗,以防止炎症蔓延至子宫内膜引发更严重的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