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子是什么
疖子是常见皮肤感染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引起,病因有细菌感染、个人卫生、机体免疫力、皮肤状况等;初期有红、肿、热、痛小结节,进展期结节肿大、化脓,部分有全身症状;预防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损伤、增强免疫力、注意卫生用品清洁;治疗分局部理疗用药和化脓时切开引流;儿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疖子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性疾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引起。
一、病因
1.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发疖子最常见的致病菌,当皮肤受到擦伤、摩擦等损伤时,细菌容易侵入毛囊及周围组织,从而引发感染。例如,长时间出汗导致皮肤潮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就为细菌入侵创造了条件。
2.个人因素
卫生状况:个人卫生习惯差,皮肤污垢堆积,会增加疖子的发生风险。比如不经常洗澡、换洗衣物的人群,皮肤表面细菌更容易滋生。
机体免疫力: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疖子。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成人也更易发生疖子。
皮肤状况:油性皮肤的人,皮肤油脂分泌较多,毛囊口容易被油脂堵塞,细菌容易在堵塞的毛囊内繁殖,增加疖子发生的可能性。
二、临床表现
1.初期症状:疖子初期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的小结节,结节质地较硬,大小多如黄豆至蚕豆大。例如,皮肤表面可看到一个突出的小硬结,周围皮肤发红,触摸时有疼痛感。
2.进展期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小结节逐渐肿大,疼痛加剧。数日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软化,出现黄白色脓栓,脓栓脱落后可排出脓液,随后炎症逐渐消退而愈合。部分严重的疖子可能会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尤其是多个疖子同时发生或病情较重时,全身症状更为明显。
三、预防措施
1.保持皮肤清洁:日常要注意勤洗澡,保持皮肤干净,特别是容易出汗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等。选择合适的清洁用品,避免过度清洁损伤皮肤屏障。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洗澡时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浴产品。
2.避免皮肤损伤:注意保护皮肤,避免擦伤、刺伤等。在进行剧烈运动或从事可能导致皮肤损伤的活动时,要采取防护措施。比如从事建筑工作时要佩戴防护装备,防止皮肤受伤。
3.增强机体免疫力: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对于儿童来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完善。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力。
4.注意个人卫生用品的清洁:毛巾、脸盆等个人卫生用品要定期清洗、晾晒,避免细菌滋生。儿童使用的毛巾等物品要单独清洗,并且经常更换。
四、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早期未化脓的疖子可使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方法,也可外用鱼石脂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促进炎症消退。对于儿童,在使用外用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刺激性,选择温和、适合儿童使用的药物剂型。
2.手术治疗:当疖子已化脓且有波动感时,可考虑切开引流。但手术操作要谨慎,尤其是儿童,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法,避免对儿童皮肤造成过大损伤。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薄嫩,发生疖子后要更加注意护理。避免儿童搔抓疖子部位,防止感染扩散。由于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一旦发现儿童有疖子相关症状且伴有发热等全身表现,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下降,皮肤修复能力减弱,发生疖子后容易出现感染扩散等情况。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疖子的变化,保持局部清洁,必要时及时就医进行治疗。同时,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促进疖子的恢复。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更容易发生皮肤感染,包括疖子。这类人群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皮肤清洁,一旦发生疖子,要及时处理,防止感染加重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