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表现
主动脉瓣狭窄有症状表现和体征表现,症状表现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呼吸困难表现,由劳累诱发、休息可缓解的心绞痛表现,劳力时或劳力后即刻发生、可自行恢复的晕厥或接近晕厥表现;体征表现有主动脉瓣区收缩期粗糙响亮喷射性递增-递减型杂音等心脏杂音表现,脉搏细弱上升缓慢峰值低的细迟脉及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的血压变化等其他体征表现。
一、症状表现
(一)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是主动脉瓣狭窄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多在运动、劳累等使心脏负荷增加的情况下出现。随着病情进展,活动耐量逐渐下降,轻微活动甚至静息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主动脉瓣狭窄导致左心室射血受阻,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淤血,影响气体交换,导致呼吸困难。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中,劳力性呼吸困难的表现可能有差异,例如老年女性可能更容易忽视早期的劳力性呼吸困难表现,而年轻男性可能因体力活动较多而更早察觉症状变化。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的患者,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时需高度警惕主动脉瓣狭窄的可能。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在睡眠中突然憋醒,被迫坐起,呼吸急促。这是由于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且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所致。
3.端坐呼吸:病情严重时,患者只能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因为平卧位时下肢回心血量增多,肺淤血进一步加重,而端坐位可减少回心血量,改善肺通气。
(二)心绞痛
1.机制: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射血阻力增加,左心室心肌肥厚,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约1/3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会出现心绞痛症状。
2.特点:常由劳累诱发,休息后可缓解。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等,部位可在心前区或胸骨后,可放射至肩部、背部等。不同年龄人群中心绞痛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老年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而年轻患者症状相对较典型。有吸烟、高脂血症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更容易因主动脉瓣狭窄引发心绞痛。
(三)晕厥或接近晕厥
1.发生机制:多发生于劳力时或劳力后即刻。由于主动脉瓣狭窄,心输出量不能相应增加,运动时周围血管扩张,但心输出量无法随之增加,导致脑供血不足;或发生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进一步影响心输出量,引起脑缺血而发生晕厥。
2.表现:患者突然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可伴有面色苍白、出汗等表现,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可自行恢复。在儿童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晕厥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需高度重视。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因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容易出现晕厥或接近晕厥的情况。
二、体征表现
(一)心脏杂音
1.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典型的杂音为粗糙、响亮、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呈递增-递减型,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区)最明显,可向颈部传导。这是由于左心室射血时通过狭窄的主动脉瓣产生湍流所致。不同年龄和个体的杂音强度可能不同,儿童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可能相对柔和,而老年患者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杂音特点可能也会有所不同。有风湿热病史的患者,主动脉瓣狭窄相关杂音可能有其特殊性。
2.其他瓣膜区杂音:有时可伴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这是因为主动脉瓣狭窄导致左心室舒张压升高,主动脉瓣反流所致。
(二)其他体征
1.脉搏异常:脉搏细弱,上升缓慢,峰值较低,称为细迟脉。这是由于左心室射血受阻,心输出量减少,脉压减小所致。在老年患者中,动脉硬化可能会影响脉搏的感知,但主动脉瓣狭窄导致的细迟脉仍有其特征性。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情况下,脉搏可能会有生理性波动,但主动脉瓣狭窄引起的脉搏异常具有病理性特征。
2.血压变化: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这是因为心输出量减少,收缩压下降,而外周血管阻力相对正常时,舒张压变化不大,导致脉压减小。在长期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可能会出现血压的慢性变化,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变化来评估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