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婴幼儿阴道炎
婴幼儿阴道炎指1至3岁儿童发生的阴道炎症,多与外阴炎并存。病因包括解剖生理特点、卫生习惯不良、异物刺激、疾病因素及间接传播。临床表现有外阴红肿瘙痒、分泌物异常、泌尿系统刺激症状等。诊断依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治疗以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的一般治疗和依病原体选药的药物治疗为主。预防需注意卫生、正确穿衣、避免异物接触及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家长要关注女童外阴,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医务人员诊疗时应考虑其特点并做好健康宣教。
一、婴幼儿阴道炎的定义
婴幼儿阴道炎是指发生在婴幼儿时期(一般指1岁至3岁儿童)的阴道炎症,多与外阴炎并存,统称婴幼儿外阴阴道炎。这一时期的女童由于解剖生理特点,外阴局部抵抗力差,易受各种病原体感染而引发炎症。
二、婴幼儿阴道炎的病因
1.解剖生理特点
婴幼儿外阴发育差,不能遮盖尿道口及阴道前庭,细菌容易侵入。且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糖原少,pH值偏高,乳酸杆菌少,局部抵抗力弱,有利于其他细菌的生长繁殖。
2.卫生习惯不良
如家长未及时更换尿布,粪便污染外阴,或女童外阴清洁不当,外阴局部潮湿,滋生细菌。此外,给女童穿开裆裤,使外阴暴露,易接触外界污染物。
3.异物刺激
女童玩耍时将小物件塞入阴道,长时间未取出,引发炎症。
4.疾病因素
患有蛲虫病,夜间蛲虫爬出肛门产卵,可爬至外阴,甚至进入阴道,导致炎症。
5.间接传播
通过污染的衣物、毛巾、浴盆等间接传播病原体。如家庭成员患有阴道炎,与女童共用洗浴用品,可将病菌传染给女童。
三、婴幼儿阴道炎的临床表现
1.外阴症状
外阴红肿、瘙痒,女童常因痒感而搔抓外阴,导致局部皮肤破损。部分女童外阴可见抓痕、溃疡。
2.阴道分泌物异常
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为脓性、黄色或黄绿色,有时呈泡沫状,伴有异味。
3.其他症状
严重时可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刺激症状,可能是炎症蔓延至尿道所致。女童还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哭闹等表现,可能与外阴不适有关。
四、婴幼儿阴道炎的诊断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家长女童的症状出现时间、有无接触特殊物品、卫生习惯等情况。
2.体格检查
仔细观察外阴局部情况,查看有无红肿、破损、抓痕,观察阴道分泌物性状。对于不配合的女童,可在安抚或适当镇静后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借助小儿专用窥器或鼻窥镜查看阴道内情况,注意有无异物。
3.实验室检查
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检查,查找病原体,如细菌、滴虫、真菌等。也可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明确病原体种类,并指导用药。
五、婴幼儿阴道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从前向后冲洗,避免将肛门周围的细菌带到阴道。及时更换尿布或内裤,尽量不穿开裆裤。避免搔抓外阴,防止皮肤破损加重感染。对患有蛲虫病的女童,应同时进行驱虫治疗。
2.药物治疗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药物。如为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软膏局部涂抹;如为滴虫或真菌感染,需使用相应抗滴虫或抗真菌药物。
六、婴幼儿阴道炎的预防
1.注意卫生
勤换尿布,大便后从前向后擦拭,防止粪便污染外阴。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女童的毛巾、浴盆等应单独使用,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正确穿衣
给女童穿棉质、宽松的内裤和闭裆裤,减少外阴暴露机会,保持外阴透气。
3.避免异物接触
教育女童不要将小物件塞入阴道,家长要妥善保管小物品,防止女童误塞。
4.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如发现女童患有蛲虫病等,应及时治疗,防止病原体蔓延至阴道引发炎症。
七、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对于家长
要密切关注女童的外阴情况,发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不要自行使用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女童良好的卫生习惯,耐心教导。同时,家庭成员若有阴道炎等疾病,应积极治疗,避免传染给女童。
2.对于医务人员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操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女童的恐惧和不适。向家长具体分析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