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烧是怎么回事
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热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吸收热,因手术组织损伤产生的血液、渗出物被吸收所致,体温多在38℃左右,3天内出现且持续短,但身体虚弱等恢复能力差的患者持续时间可能稍长,可适当物理降温;二是感染,包括手术切口感染,与高龄、肥胖、有糖尿病等情况相关,要保持切口清洁;肺部感染,与卧床、气管插管有关,年老体弱等人群风险高,应鼓励深呼吸等;泌尿系统感染,导尿管护理不当易引发,女性风险略高,要做好护理并鼓励多饮水;深静脉血栓合并感染,活动少等易形成血栓继发感染,高风险人群可抗凝并鼓励活动;三是药物热,用药后因过敏引起,有药物过敏史者风险高,需停用可疑药物并调整方案;四是输血反应,输血中或输血后短时间出现,有输血过敏史者几率高,出现后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对症治疗。
一、吸收热
手术过程中人体组织受到损伤,局部会有渗血、渗液等情况,这些血液、渗出物被人体吸收时就会引起吸收热。一般体温升高幅度较小,多在38℃左右,很少超过38.5℃,通常在术后3天内出现,持续时间较短,随着身体对这些物质的吸收完成,体温会逐渐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和性别的患者中都可能出现,与生活方式和病史无直接关联,但身体较为虚弱、年龄较大或有慢性疾病导致身体恢复能力较差的患者,吸收热持续的时间可能会稍长一些。对于这类患者要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可适当进行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身体等。
二、感染
1.手术切口感染
手术切口如果没有做好护理,受到细菌污染,就容易引发感染。可能表现为切口局部红肿、疼痛、有分泌物等,体温升高可达到38℃以上,甚至更高。高龄患者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可能较长,发生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厚,手术切口相对容易出现脂肪液化等情况,增加感染几率;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也容易导致切口感染。患者术后要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换药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若出现切口感染迹象,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2.肺部感染
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加之全麻气管插管等因素,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容易滋生细菌引发肺部感染。患者可能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体温波动范围较大,可从低热到高热。年老体弱、长期吸烟、术前就存在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性更高。术后应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和咳痰,必要时可进行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
3.泌尿系统感染
术后患者可能需要留置导尿管,如果导尿管护理不当,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体温也会升高。女性患者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尿道较短,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相对男性略高。对于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尿袋,做好尿道口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4.深静脉血栓合并感染
术后患者活动减少,血流速度减慢,加之手术创伤等因素,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栓部位也可能继发感染。患者可能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体温升高。肥胖、长期卧床、有血栓病史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合并感染的风险较高。对于这类高风险患者,可给予抗凝治疗,鼓励早期在床上进行下肢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三、药物热
某些患者可能对术后使用的药物发生过敏反应,引起药物热。一般在用药后一段时间出现,体温可高可低,没有明显规律,可能还伴有皮疹、瘙痒等其他过敏症状。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患者都可能发生药物热,但如果患者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发生的风险会更高。此时应停用可疑药物,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抗过敏治疗。
四、输血反应
如果患者在术中或术后进行了输血治疗,可能会发生输血反应而导致发热。一般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短时间内出现,体温可迅速升高,同时可能伴有寒战、头痛、恶心等症状。无论是哪个年龄段、何种性别及个人生活方式如何,都可能发生输血反应,但有输血过敏史的患者发生几率相对更高。一旦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