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精症怎么回事
死精症是精液中精子成活率减少、死精子超40%的病症,病因包括生殖系统感染、精索静脉曲张、内分泌异常、自身免疫因素、染色体异常、不良生活方式、药物因素等,诊断靠精液常规等检查,治疗需针对病因,同时调整生活方式,有生育需求者要积极就医治疗、定期复查、保持良好心态,年轻男性要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合并基础疾病者要积极治基础病。
死精症的病因
生殖系统感染:如附睾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等。这些炎症会使生殖系统的内环境发生改变,影响精子的存活。例如,前列腺炎时,前列腺液的酸碱度、营养成分等发生变化,不利于精子生存,科学研究表明,约30%-40%的死精症患者与生殖系统感染有关。
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会导致睾丸局部温度升高,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同时血液回流不畅,使睾丸缺氧,进而导致精子死亡。临床统计发现,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中死精症的发生率较高。
内分泌异常:体内一些激素水平的异常,如雄激素水平降低、促性腺激素分泌失调等,会影响精子的生成和成熟过程。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可能通过影响激素平衡,导致死精症的发生。
自身免疫因素:男性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会攻击自身的精子,导致精子死亡。当体内产生抗精子抗体时,这些抗体可能会与精子结合,影响精子的活力和生存。
染色体异常: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异常会影响精子的生成和发育,从而导致死精症。例如,克氏综合征患者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会出现生精障碍和死精等情况。
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过度劳累、高温环境作业(如长期穿紧身裤、泡热水澡等)等。吸烟会使精子的活力降低,酗酒会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高温环境会破坏精子的生存环境。研究显示,长期吸烟的男性死精症发生率比不吸烟男性高约20%。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抗生素等可能会对精子产生毒性作用,影响精子的存活。例如,长期使用某些化疗药物治疗肿瘤时,可能会导致精子大量死亡。
死精症的诊断
精液常规检查:这是诊断死精症的重要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精液中精子的形态、数量和存活情况。一般要求在禁欲2-7天后收集精液,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精子总数,并计算死精子的比例。如果死精子比例超过40%,则高度怀疑死精症。
精液生化检查:可以检测精浆中的果糖、酸性磷酸酶等成分,了解精囊、前列腺等附属性腺的功能状态。例如,精浆果糖含量降低可能提示精囊存在病变,影响精子的营养供应,进而影响精子存活。
内分泌激素检测:测定性激素六项(如睾酮、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等),了解体内内分泌水平是否正常。如果发现激素水平异常,有助于查找死精症的内分泌病因。
染色体检查:对于一些疑似由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死精症患者,需要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明确是否存在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异常。
死精症的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生殖系统感染引起的,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导致的死精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内分泌异常者则需要调整内分泌水平;对于染色体异常等遗传性因素导致的死精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辅助生殖技术。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避免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等。这有助于改善生殖系统的内环境,对精子存活有一定帮助。例如,避免长期穿紧身裤,选择宽松舒适的内裤,保持阴囊部位的通风散热,有利于维持睾丸的正常温度,利于精子生存。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有生育需求的男性,尤其是存在死精症的男性,需要积极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精液常规等相关检查。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过度焦虑可能会影响生殖内分泌功能,进而影响精子的情况。对于年轻男性,要特别注意避免不良生活方式对生殖系统的损害,从青春期开始就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内分泌疾病、全身性疾病等)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死精症的情况,而且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也会影响精子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