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是一组以紫癜样丘疹及含铁血黄素沉着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其可能由血管因素、重力与静脉压升高及其他因素诱发,有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等常见类型,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检查,需与其他紫癜疾病鉴别,目前无特效治疗,多对症处理,同时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男性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是一组以紫癜样丘疹及含铁血黄素沉着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可能的诱发因素
1.血管因素:可能与血管壁异常有关,如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改变,导致红细胞外渗,进而形成紫癜样改变以及含铁血黄素沉积。
2.重力与静脉压升高:多见于长时间站立或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由于下肢静脉回流不畅,静脉压升高,影响毛细血管的正常功能,促使发病。例如长期站立工作的人群,下肢静脉血液淤积,血管内压力增加,更容易出现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相关表现。
3.其他因素:可能与遗传、感染、药物等因素有关。有少量研究提示遗传易感性可能在其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但具体的遗传模式尚不明确;某些感染性疾病可能通过免疫反应等机制诱发该病;部分药物也可能作为诱因,但相对较少见。
三、临床表现
(一)常见类型及表现
1.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初起为群集性针尖大小的红色瘀点,后逐渐密集成片并向外扩展,中心部转变为棕褐色,但新瘀点不断发生,散在分布于陈旧皮损内或其边缘,呈辣椒粉样斑点。好发于小腿伸侧,多见于中青年男性。
2.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皮损为细小铁锈色苔藓样丘疹,伴紫癜性损害,有不同程度瘙痒。好发于小腿、踝部及上肢,多见于中老年人。
3.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皮损初为紫红色环状斑疹,边缘毛细血管扩张明显,有针尖大小红色瘀点,离心性扩大,中心部逐渐消退,留下色素沉着和萎缩。好发于下肢,尤以大腿内侧多见,多见于中青年。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检查。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上部毛细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红细胞外渗,周围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皮肤损害特点、发病部位等进行综合判断。
(二)鉴别诊断
需与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鉴别。过敏性紫癜多有四肢对称性紫癜,可伴腹痛、关节痛、血尿等,血小板计数正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骨髓象可见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等。
五、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多为对症处理。可使用维生素C、芦丁等改善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对于瘙痒明显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局部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等,但疗效不一。此外,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抬高患肢以减轻下肢静脉淤血。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相对较少见,若发病,需更加谨慎处理。由于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在选择外用药物时需格外注意药物的刺激性,尽量选择温和、低刺激的药物。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皮肤病变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家长需给予关心和疏导。
(二)老年人
老年人患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时,要注意其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老年人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弱,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搔抓等刺激,防止皮肤破损感染。
(三)女性
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对病情的可能影响。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某些药物可能对月经产生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此外,女性患者可能更加关注皮肤损害对外观的影响,在治疗时可适当考虑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
(四)男性
男性患者在生活方式上,若从事需要长时间站立等工作,需更加注意对病情的影响,可通过调整工作姿势、适当休息等方式缓解下肢静脉淤血情况,辅助病情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