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麦粒肿和霰粒肿
麦粒肿由细菌感染引起,发病急,有红、肿、热、痛等表现,及时治疗多数预后好,早期可热敷,后期形成脓肿需切开排脓;霰粒肿因睑板腺出口阻塞致无菌性炎症,起病缓,眼睑皮下可触及无痛性硬结,小的可自行吸收,大的需手术切除,多数预后好但有复发可能,小的可局部按摩,大的需手术刮除内容物及摘除包膜。
一、病因方面
1.麦粒肿: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因眼部卫生不佳,如用手揉眼等导致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发炎症。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发病,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等因素,发病概率可能相对较高;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过度用眼等会降低身体抵抗力,增加麦粒肿的发病风险;有眼部慢性炎症病史的人群,也更容易出现麦粒肿。
2.霰粒肿:是因睑板腺出口阻塞,导致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儿童相对更易出现睑板腺发育不完善导致出口阻塞的情况;生活方式上,挑食、不爱吃蔬菜等导致维生素缺乏的情况可能影响睑板腺功能,增加霰粒肿发病可能;有睑板腺功能障碍病史的人群,霰粒肿复发风险较高。
二、临床表现方面
1.麦粒肿:
症状表现:发病较急,通常会出现眼睑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可摸到眼睑皮下有硬结,按压时有明显压痛,随着病情发展,硬结可能化脓,出现黄白色脓点。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类似,但儿童可能因表述不清,家长需更关注其眼部异常表现;女性在生理期等抵抗力下降时,麦粒肿发病可能更易加重;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用眼过度后麦粒肿发病可能更频繁。
体征特点:眼部检查可见眼睑局部充血肿胀,病变处有局限性压痛性硬结。
2.霰粒肿:
症状表现:起病相对较缓慢,一般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眼睑皮下可触及无痛性硬结,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如黄豆。肿块对应的眼睑皮肤一般无红肿,少数情况下,继发感染时可能出现红肿热痛等类似麦粒肿的表现,但疼痛相对较轻。儿童由于睑板腺较小,霰粒肿可能发展较快;老年人睑板腺功能衰退,也容易出现霰粒肿;有肥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霰粒肿发病可能更常见,且恢复相对较慢。
体征特点:眼睑皮下可触及圆形硬结,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
三、病程及预后方面
1.麦粒肿:
病程:如果及时治疗,一般经过抗炎等处理,轻症可能在1-2周内逐渐消退;如果病情较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甚至形成脓肿需要切开引流,病程可能延长至数周。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病程可能相对成人稍长;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麦粒肿病程可能迁延不愈。
预后:多数预后良好,切开引流等处理后一般可恢复,但如果反复发生麦粒肿,可能影响眼部外观及视力,需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全身免疫等问题。
2.霰粒肿:
病程:较小的霰粒肿有可能自行吸收消退,时间可能在数周左右;较大的霰粒肿通常需要通过手术等干预才能消退,手术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一般1周左右基本恢复。儿童霰粒肿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影响眼部发育;老年人霰粒肿手术风险相对稍高,术后恢复需更关注眼部情况。
预后:大多数预后较好,手术治疗效果一般较理想,但有复发可能,尤其是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复发概率相对较高。
四、治疗方面
1.麦粒肿:
早期:可通过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退,每天热敷3-4次,每次15-20分钟,温度以不烫伤皮肤为宜。儿童热敷时需注意温度和力度,避免烫伤;糖尿病患者热敷时要注意血糖情况,防止感染加重。
后期:如果形成脓肿,需要切开排脓,这是治疗麦粒肿的有效方法,但儿童手术时需做好安抚工作,避免其过度紧张。
2.霰粒肿:
小的霰粒肿:可通过局部按摩等方法,促进其吸收,按摩时要注意手法轻柔,在眼睑皮肤表面轻轻按摩肿块部位,每天可进行数次。儿童按摩时家长要耐心操作;老年人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
大的霰粒肿:通常需要手术切除,手术是将霰粒肿的内容物刮除,并摘除囊肿的包膜,以防止复发。儿童手术需在全麻等合适的麻醉方式下进行,术后要注意眼部护理;老年人术后要关注伤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