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遗精可能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导致。生理性因素包括年龄阶段(青春期前男性、青壮年性生活规律时)、生活方式(运动量过大、睡眠习惯不当);病理性因素涵盖内分泌疾病(雄激素缺乏、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先天性生殖系统异常、炎症)、神经系统疾病(脑部病变)。儿童期14岁后仍未遗精伴第二性征发育迟缓及青壮年伴性功能障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生理性因素
1.年龄阶段
青春期前男性:男孩在12岁左右开始进入青春期,会逐渐出现遗精等性发育相关表现。而对于青春期前的儿童,一般尚未开始性发育,所以从来没有遗精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例如,正常10岁以下的男孩,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体内性激素水平较低,还不会出现遗精情况。
青壮年时期:部分青壮年男性如果性生活规律,有正常的射精行为,如通过手淫或性生活排出精液,也可能暂时没有遗精现象。这是因为精液达到一定量后,除了通过遗精排出,还可以通过其他射精方式排出体外。
2.生活方式
运动量过大:过度的体力劳动或运动,可能会使身体处于相对疲劳的状态,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遗精现象延迟出现。比如长期进行高强度体力训练的运动员,由于身体能量消耗大,激素调节等受到一定影响,可能暂时没有遗精。
睡眠习惯:睡眠姿势不当,如长期趴着睡,可能会对生殖器官产生一定压迫,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和激素分泌等,但一般这种影响相对较小。不过,如果长期睡眠不规律,经常熬夜等,可能会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节律,进而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导致遗精情况异常。例如长期熬夜的人,内分泌紊乱的风险增加,可能影响遗精的正常发生。
二、病理性因素
1.内分泌疾病
雄激素缺乏:雄激素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起着关键作用。如果体内雄激素分泌不足,如垂体病变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影响睾丸分泌雄激素,会使生殖系统发育迟缓,包括遗精出现延迟或不出现。例如垂体瘤患者,由于垂体功能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雄激素水平低下,从而导致从来没有遗精的情况。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平衡。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代谢亢进,可能会干扰生殖激素的正常调节;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代谢减缓,也可能影响性激素的分泌和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遗精异常。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生殖系统发育受影响,从来没有遗精。
2.生殖系统疾病
先天性生殖系统异常:如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等疾病,会导致睾丸生精功能和雄激素分泌异常,使生殖系统发育停滞,无法正常出现遗精现象。这类患者从出生起就存在生殖系统的先天性缺陷,影响了正常的性发育过程。
附睾炎、前列腺炎等炎症:长期的附睾炎、前列腺炎等炎症可能会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精液生成、储存等出现问题,进而影响遗精的发生。例如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炎症刺激可能会干扰前列腺液等精液相关成分的正常分泌和排出,影响遗精的出现。
3.神经系统疾病
脑部病变:如脑部肿瘤、脑血管意外等病变,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生殖系统的调节功能。例如脑部肿瘤压迫相关神经中枢,会干扰性激素分泌的调节通路,导致生殖系统发育和功能异常,出现从来没有遗精的情况。
三、就医建议
1.儿童期:如果男孩在14岁以后仍从来没有遗精,且伴有第二性征发育迟缓等情况,如睾丸、阴茎等发育不明显,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期是生殖系统发育的重要阶段,需要排除先天性生殖系统异常等疾病。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激素水平检测等,以评估生殖系统发育情况和内分泌功能。
2.青壮年时期:青壮年男性如果从来没有遗精,且伴有性功能障碍、生殖系统不适等症状,如勃起功能异常、阴囊坠胀等,也应及时就诊。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性生活情况、既往疾病史等,然后进行相关检查,如生殖系统超声检查、性激素六项等,以明确病因,针对性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之,从来没有遗精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导致,也可能是病理性因素引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果存在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