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弱视治疗方法多样,包括遮盖疗法(原理是强迫弱视眼使用,方法有完全和部分遮盖,要注意观察被遮盖眼视力变化及提高患儿依从性)、光学矫正(验光配镜通过散瞳获准确度数,不同年龄段验光频率有别,特殊情况可考虑隐形眼镜并做好护理)、弱视训练(如精细目力训练锻炼黄斑功能,视觉刺激疗法用条栅刺激,后像疗法适用于旁中心注视性弱视)、药物治疗(左旋多巴可提高视觉兴奋性但有副作用,胞磷胆碱辅助改善视功能),且针对年龄小、有其他疾病及有弱视家族史等特殊人群也有相应温馨提示。
一、遮盖疗法
1.原理:遮盖优势眼,强迫弱视眼使用,从而提高弱视眼的视力。这是基于视觉发育的可塑性,通过限制优势眼的视觉输入,促使大脑更多地接受弱视眼的信号,刺激弱视眼视觉功能的发育。
2.方法:分为完全遮盖和部分遮盖。完全遮盖是全天遮盖优势眼,仅在做治疗性训练如精细目力训练时打开;部分遮盖则是根据患儿年龄和弱视程度,每天遮盖优势眼一定的时间,例如36岁儿童可每天遮盖36小时。
3.注意事项:遮盖期间需密切观察被遮盖眼视力变化,防止发生遮盖性弱视。一般每34周需复查一次视力。同时,要鼓励患儿积极配合,可通过与患儿做游戏等方式提高依从性。
二、光学矫正
1.验光配镜:准确的验光对于儿童弱视治疗至关重要。通过散瞳验光,去除眼睛的调节力,获得准确的屈光度数。对于有屈光不正(如远视、近视、散光)的患儿,佩戴合适的眼镜可以使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为视觉发育提供良好的光学条件。不同年龄段的验光频率有所不同,35岁儿童每半年验光一次,5岁以上儿童每年验光一次。
2.隐形眼镜: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高度屈光参差或不能耐受框架眼镜的患儿,可考虑佩戴隐形眼镜。但儿童佩戴隐形眼镜需严格遵循卫生要求,家长要协助做好镜片的清洁和护理,防止眼部感染。
三、弱视训练
1.精细目力训练:包括穿珠子、描图、绘画、拼图等活动。这些训练能锻炼弱视眼的黄斑功能,提高其视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根据患儿年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从简单的穿珠子开始,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训练难度。训练时间一般每次1520分钟,每天12次。
2.视觉刺激疗法(CAM疗法):利用反差强、空间频率不同的条栅作为刺激源,刺激弱视眼以提高视力。通过让患儿在条栅上进行绘画、拼图等活动,使弱视眼在各个方位上受到不同空间频率的刺激。通常每周训练23次,每次2030分钟。
3.后像疗法:适用于旁中心注视性弱视。先使用强光炫耀弱视眼的周边视网膜,使其产生后像,然后令患儿注视白色屏幕上的黑色视标,促使旁中心注视点移向黄斑中心凹,转变为中心注视后再进行其他治疗。此疗法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周期根据患儿情况而定。
四、药物治疗
1.左旋多巴:可以提高视觉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弱视眼的视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视觉中枢的多巴胺水平有关。但该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使用时需密切观察患儿反应。
2.胞磷胆碱:能够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改善视觉传导和视功能。一般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辅助提高弱视治疗效果。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年龄较小患儿: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家长要更加细心观察。在遮盖疗法中,要注意观察遮盖眼是否出现不适、眼红等情况。对于精细目力训练,要根据其手部精细动作发育程度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避免因难度过高导致患儿抵触。同时,由于年龄小的患儿依从性较差,家长要耐心引导,可通过奖励机制提高其配合度。
2.存在其他疾病患儿:如果患儿同时患有其他眼部疾病如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应先治疗这些原发疾病,为弱视治疗创造条件。若伴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癫痫等,在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时需综合考虑,避免治疗对全身性疾病产生不良影响。例如,糖尿病患儿在使用药物治疗弱视时,要注意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3.有弱视家族史患儿:这类患儿发生弱视的风险相对较高,家长要更加重视孩子的视力筛查,定期带孩子进行眼部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要了解家族中弱视治疗的经验和教训,积极配合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