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性疾病什么意思
宫颈炎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炎症,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等,慢性多无症状或有少量分泌物等,由病原体感染(性传播和内源性病原体)及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引起,诊断靠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不及时治有不良影响,处理分急慢性,预防要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不必要宫腔操作、保持外阴清洁、增强机体抵抗力
一、定义
宫颈炎性疾病是指发生在宫颈部位的炎症性病变,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它主要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宫颈所致,病原体包括细菌(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等)、支原体、衣原体等。
二、常见类型及表现
1.急性宫颈炎
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道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
年龄与性别因素影响:任何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发生急性宫颈炎,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其感染病原体的类型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年轻性活跃女性更容易感染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等。
2.慢性宫颈炎
症状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或脓性,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瘙痒不适。
年龄与性别因素影响:已婚已育女性相对更易患慢性宫颈炎,这与她们的生殖系统生理结构及可能经历的分娩、宫腔操作等有关,不同年龄的慢性宫颈炎患者,其炎症的严重程度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可能因个体差异而不同。
三、发病原因
1.病原体感染
性传播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沙眼衣原体也常经性传播途径感染宫颈,年轻性活跃女性由于性活动较频繁,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内源性病原体:部分患者的病原体来自于阴道内的菌群,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厌氧菌等,当阴道微生态失衡时,这些菌群可能上行感染宫颈引发炎症。
2.机械性刺激或损伤
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分娩过程中的产伤、流产时宫腔操作以及妇科手术等,都可能导致宫颈黏膜受损,从而为病原体入侵创造条件,尤其多见于有过妊娠分娩史或多次宫腔操作的女性。
性生活损伤:过于频繁、粗暴的性生活可增加宫颈损伤的机会,进而容易引发宫颈炎症,性生活开始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
观察宫颈的外观,急性宫颈炎时可见宫颈红肿,宫颈黏膜外翻,宫颈有触痛;慢性宫颈炎时可见宫颈糜烂样改变、宫颈息肉、宫颈肥大等。
2.实验室检查
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检测阴道分泌物中是否有病原体,如查找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通过涂片、培养等方法进行检测。
病原体核酸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病原体的核酸,能更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五、对健康的影响及处理原则
1.对健康的影响
若不及时治疗,宫颈炎性疾病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还可能影响受孕,增加不孕的风险,对于有妊娠计划的女性来说,会对其生育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2.处理原则
急性宫颈炎: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相应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慢性宫颈炎:对于无症状的慢性宫颈炎通常无需治疗;有症状的慢性宫颈炎可采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微波等)或药物治疗等,物理治疗需注意操作的适当时机及对生育功能的影响等,尤其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要谨慎选择。
六、预防措施
1.注意性生活卫生
性生活前后要注意清洗外生殖器,减少病原体感染的机会,性伴侣固定也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尤其年轻女性应避免多个性伴侣。
2.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流产、分娩等宫腔操作,必须进行时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以降低宫颈损伤及感染的风险。
3.保持外阴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选择棉质、透气的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冲洗阴道,以免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
4.增强机体抵抗力
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预防宫颈炎性疾病的发生。尤其对于体质较弱的女性,更要注重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提高自身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