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是怎么检查
前列腺炎的诊断涉及多方面检查。病史采集需询问症状表现、时间等及既往病史;直肠指检可初步了解前列腺基本情况;前列腺液检查通过白细胞计数、卵磷脂小体等判断,不同人群检查有注意事项;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沉渣检查辅助排除其他疾病;超声检查观察前列腺形态等,不同儿童检查方式有别;细菌学检查明确是否为细菌性及指导抗生素使用,不同人群留取标本有差异。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包括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会阴部疼痛等不适,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严重程度等,同时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史、尿道器械检查史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前列腺炎的可能,并为后续检查提供参考依据。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病史采集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男性患者相对更易发生前列腺炎,而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症状表现可能存在差异,儿童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需要更细致地从家长处获取相关信息。
二、直肠指检
1.检查方法:医生戴上手套或指套,涂抹润滑剂后将手指缓缓插入患者直肠,触摸前列腺的大小、质地、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及压痛等情况。
2.意义:通过直肠指检可以初步了解前列腺的基本情况,是前列腺炎检查的重要初步手段。正常前列腺大小约为4cm×3cm×2cm,质地韧,表面光滑,无结节及压痛。若前列腺肿大、压痛明显,质地变硬等,可能提示前列腺炎,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前列腺的正常表现略有差异,例如老年男性前列腺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等情况,需要综合判断。
三、前列腺液检查
1.检查方法:通过按摩前列腺获取前列腺液,然后进行显微镜检查和生化检查等。按摩前列腺时患者取膝胸位或截石位,医生进行前列腺按摩,收集流出的前列腺液。
2.指标及意义
白细胞计数:正常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较少,若白细胞数量增多,每高倍视野下白细胞>10个,同时卵磷脂小体减少,常提示前列腺炎。但需要注意,前列腺液检查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按摩不充分等,所以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卵磷脂小体:正常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丰富,呈满布视野状。前列腺炎时卵磷脂小体数量常减少,甚至消失。
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患者一般不进行前列腺液检查,因为儿童进行前列腺按摩可能会引起不适且操作相对困难;老年男性若怀疑前列腺炎,进行前列腺液检查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患者过度不适。
四、尿液检查
1.尿常规:检查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前列腺炎患者尿常规可能无明显异常,也可能出现白细胞轻度升高,若同时合并有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会有较多白细胞、红细胞等。通过尿常规可以初步排除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导致类似症状的可能。
2.尿沉渣检查:进一步观察尿液中有形成分的情况,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炎症等问题,与前列腺液检查相结合,为前列腺炎的诊断提供更多依据。不同年龄患者的尿液正常指标范围略有不同,例如儿童的尿液成分与成人有差异,需要参考儿童的正常尿液指标范围来判断是否异常。
五、超声检查
1.检查方法:常用的有经腹部超声和经直肠超声等。经腹部超声需要患者适度充盈膀胱,经直肠超声需要患者排空大便后进行检查。
2.意义: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前列腺的形态、大小、结构等情况,有助于发现前列腺是否有占位性病变、钙化等异常。例如前列腺炎患者超声检查可能显示前列腺回声不均匀等表现,但超声检查对于前列腺炎的诊断特异性相对有限,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对于儿童患者,经直肠超声一般不常规采用,多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检查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六、细菌学检查
1.检查方法:对于怀疑有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尿液细菌培养、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等。例如留取前段尿、中段尿和前列腺按摩液进行培养,以明确是否有细菌感染及确定病原菌种类,从而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2.意义:通过细菌学检查可以明确前列腺炎是否为细菌性,对于针对性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在进行细菌学检查时,留取标本的方法和要求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儿童患者留取标本相对困难,需要更加耐心和细致的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