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得白内障
预防白内障可从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控制血糖水平、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等方面入手。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需户外活动戴防紫外线太阳镜、用遮阳伞等;控制血糖水平要糖尿病患者综合手段控血糖;合理饮食多吃含抗氧化物质等食物;吸烟者戒烟、饮酒者限酒;40岁以上每年全面检查,糖尿病患者3-6个月查,长期接触紫外线者适当增查频度。
一、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
1.原理及作用: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增加白内障的发病风险。紫外线可使晶状体纤维蛋白变性,从而引发白内障。例如,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生活在紫外线辐射强烈地区的人群,白内障发生率明显高于紫外线辐射较弱地区。
2.具体措施:在户外活动时,应佩戴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太阳镜,选择能阻挡99%-100%紫外线和UV-A、UV-B的太阳镜。同时,可适当使用遮阳伞等防晒工具。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应注意,儿童由于晶状体更清澈,对紫外线的损伤更敏感,更需严格防晒;老年人晶状体老化,也易受紫外线影响,所以防晒对各年龄段人群预防白内障都很重要。
二、控制血糖水平
1.原理及作用:高血糖状态会影响晶状体的代谢,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引发晶状体混浊,增加患白内障的几率。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发生白内障的风险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研究显示,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白内障发病时间比正常人群提前。
2.具体措施: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应控制在10.0mmol/L以下。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都需重视血糖控制,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精准控制血糖,以降低白内障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老年糖尿病患者也需积极控制血糖,延缓白内障的进展。
三、合理饮食
1.原理及作用: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维持眼睛正常的生理功能,预防白内障。例如,富含维生素C、E、叶黄素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可以保护晶状体免受氧化损伤。维生素C能参与晶状体代谢,减少自由基对晶状体的损害;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叶黄素能过滤蓝光,减少蓝光对晶状体的伤害。
2.具体饮食建议: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橙子、柠檬、菠菜、西兰花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和叶黄素;坚果类食物如核桃、杏仁等富含维生素E;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也对眼睛健康有益。不同年龄人群饮食有不同侧重点,儿童可通过多样化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促进眼睛正常发育;老年人可适当增加上述食物的摄入,维持眼睛的正常功能,预防白内障。
四、戒烟限酒
1.原理及作用: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损害晶状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增加白内障的发病风险。过量饮酒也会影响晶状体的代谢,导致晶状体混浊。研究表明,吸烟者患白内障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长期大量饮酒者白内障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2.具体措施:吸烟者应积极戒烟,通过逐步减少吸烟量、寻求家人朋友支持等方式帮助自己戒烟。饮酒者要控制饮酒量,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戒烟限酒同样重要,年轻人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对眼睛健康的潜在危害;老年人更应注意,戒烟限酒有助于维持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白内障的发生几率。
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1.原理及作用:定期眼部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晶状体的细微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接触紫外线的人群等,定期检查能更早发现白内障的迹象,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具体检查建议:一般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眼部全面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检查、晶状体检查等。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一次眼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以及晶状体的早期变化;长期接触紫外线的人群,如户外工作者等,也应适当增加眼部检查的频率。不同年龄人群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检查频率,儿童也需在成长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影响视力发育的问题,间接预防白内障相关的视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