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高血压的多种类型、病因、症状及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肾性、内分泌性、心血管性、神经源性和药物性为常见类型,病因涉及肾脏病变、激素分泌异常等,各类型有对应症状,不同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在诊断、治疗及预防时需考虑各自特点。
一、肾性高血压
1.肾实质病变: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等肾脏实质疾病均可引起高血压。肾小球肾炎时,肾脏的滤过功能受损,导致水钠潴留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使血压升高。慢性肾盂肾炎会破坏肾实质,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进而引发高血压。多囊肾患者由于肾脏内多个囊肿不断增大,压迫周围肾组织,造成肾缺血,激活RAAS系统,导致血压上升。
2.肾血管疾病:肾动脉狭窄是常见原因,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者。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则好发于青年女性。肾动脉狭窄使肾脏血流减少,肾缺血刺激RAAS系统,导致血压升高。
二、内分泌性高血压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同时钾排泄增多,引起高血压和低血钾。常见病因有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等。患者除高血压外,还可能出现肌无力、周期性麻痹、多尿等症状。
2.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细胞,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多见。患者发作时可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3.库欣综合征: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糖皮质激素所致。可由垂体瘤、肾上腺皮质肿瘤等原因引起。糖皮质激素可促进水钠潴留、增强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导致血压升高。患者常伴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等表现。
三、心血管性高血压
1.主动脉缩窄:多为先天性血管畸形,主动脉局限性狭窄,导致狭窄部位以上血压升高,狭窄部位以下血压降低。患者上肢血压高,下肢血压低,且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2.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当累及肾动脉、主动脉等血管时,可引起高血压。好发于青年女性,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以及受累血管部位的缺血表现。
四、神经源性高血压
1.脑部疾病:如脑肿瘤、脑出血、脑梗死等,可引起颅内压升高,刺激交感神经,使血压升高。此外,脑部疾病还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轴的功能,间接导致血压异常。
2.睡眠呼吸暂停低通综合征: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长期睡眠呼吸暂停还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进一步加重高血压。
五、药物性高血压
1.某些药物:如避孕药、糖皮质激素、甘草制剂、麻黄碱等,可引起血压升高。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导致水钠潴留,糖皮质激素可激活RAAS系统,甘草制剂中的甘草酸有类似醛固酮的作用,麻黄碱可兴奋交感神经,这些都可能使血压上升。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患继发性高血压时,身体机能较差,可能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肾血管性高血压,介入治疗时要评估患者的身体耐受性。
2.儿童:儿童肾性高血压较为常见,如肾小球肾炎等。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用药要谨慎,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对于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高血压,要尽早诊断和治疗,以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3.孕妇:孕妇患继发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会增加孕期风险,影响母婴健康。在治疗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必要时需多学科联合治疗,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4.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长期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的人群,患继发性高血压的风险增加。这些人群要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少钠盐摄入,增加运动,以降低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在治疗继发性高血压时,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