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病变发展阶段不同症状有差异,非增殖期有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等表现且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影响视力,增殖期有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纤维增殖膜形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症状且会严重影响视力及生活质量,病程长、血糖控制差等是相关症状出现的重要因素。
一、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症状
1.微动脉瘤
这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早出现的体征,多位于视网膜内核层,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小红点,是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周细胞丢失后形成的局限性扩张。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多在眼科检查时发现。在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中均可出现,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较早出现微动脉瘤,但由于儿童视力发育等特点,可能不易早期察觉,需定期进行眼底筛查。
2.出血
可表现为视网膜深层出血(呈圆形或椭圆形暗红斑)和浅层出血(呈火焰状)。浅层出血是因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深层出血则源于视网膜内核层毛细血管的出血。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但当出血量较多影响到黄斑等重要区域时,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等表现。对于有长期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更易出现出血情况,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眼部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对出血的耐受性可能相对较差。
3.硬性渗出
是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出的脂质和蛋白质沉积形成的黄白色斑块,边界清楚。常见于后极部视网膜,一般也无明显自觉症状,多在眼底检查时发现。如果硬性渗出累及黄斑区,会影响患者的中心视力,导致视物模糊等症状。对于患有糖尿病时间较长、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的患者,硬性渗出出现的概率相对较高,不同性别在这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如果同时患有妊娠糖尿病等特殊情况,血糖波动可能会影响硬性渗出的发生和发展。
4.棉絮斑
又称软性渗出,是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微小梗死灶,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灰白色斑片。它是由于视网膜局部缺血,神经纤维肿胀、轴索断裂形成的。患者一般无特殊感觉,当棉絮斑较多或累及重要部位时可能影响视力。在一些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的糖尿病患者中,棉絮斑出现的风险增加,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眼部血液循环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更容易受到影响。
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症状
1.新生血管形成
视网膜缺血缺氧刺激视网膜和视盘产生新生血管,这些新生血管脆弱,容易破裂出血。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视力下降,严重时视力可急剧下降至仅能感知光感。新生血管还可能长入玻璃体,引起玻璃体出血,导致患者眼前黑影飘动等症状。对于病程较长、血糖控制极差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那些合并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影响全身血液循环的患者,新生血管形成的可能性更大。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良,也可能出现新生血管,但由于儿童眼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点,其发展过程可能有自身的特点,需要密切监测。
2.玻璃体出血
当新生血管破裂出血进入玻璃体时,患者会感觉眼前有黑影遮挡,视力明显下降。出血量少的时候,黑影可能是点状或片状;出血量多的时候,可能仅能看到手动或光感。在一些患有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尤其是那些血糖波动大、未及时规范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玻璃体出血。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眼部组织的弹性等变化,玻璃体出血后吸收可能相对困难,预后也可能相对较差。
3.纤维增殖膜形成
新生血管形成后,会伴随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增殖膜。纤维增殖膜收缩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患者会出现视野缺损、视力严重下降等症状。如果纤维增殖膜累及黄斑区,对视力的影响更为严重。对于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间较长、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纤维增殖膜形成的风险较高,不同性别在这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内分泌等变化,可能会影响病情的发展,需要特别关注血糖控制和眼部监测。
4.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纤维增殖膜的收缩力可牵引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脱离。患者会出现视野缺失、视物变形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较长、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中,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眼部组织的退行性改变,视网膜脱离后复位的难度可能增加,预后也可能受到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