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疹和皮炎的区别
皮疹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病变,病因包括感染、非感染等,临床表现形态多样、分布有特点;皮炎是皮肤炎症性疾病,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各有特点;诊断需依据病史等,要与相关疾病鉴别;治疗根据病因及特点,不同情况有不同治疗方式,儿童、老年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病因
1.皮疹
是一种皮肤病变。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感染因素如病毒感染(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水痘,表现为全身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脓疱疮,表现为皮肤出现脓疱)等;非感染因素包括过敏反应(如接触过敏原后出现的接触性皮炎,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可出现多种皮疹表现)、物理因素(如长期日光照射引起的多形性日光疹,表现为曝光部位的红斑、丘疹、风团等)等。不同年龄人群皮疹的病因有所差异,儿童常见病毒感染相关皮疹,老年人可能因皮肤老化、自身免疫功能变化等导致皮疹发生。
2.皮炎
是指皮肤的炎症性疾病。其病因也较为多样,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常见的过敏原如某些化妆品、金属饰品等;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皮、面部等,可能与皮脂腺分泌亢进、马拉色菌感染等有关,年龄方面,婴儿脂溢性皮炎多发生于出生后1-3个月,成人脂溢性皮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神经性皮炎与神经精神因素、搔抓、摩擦等有关,多见于中青年人群。
二、临床表现特点
1.皮疹
形态多样,可有点状、斑状、丘疹状、水疱状、结节状等。例如湿疹的皮疹表现为多形性,急性期有红斑、丘疹、水疱,亚急性期有鳞屑、结痂,慢性期有皮肤肥厚、苔藓样变。不同病因引起的皮疹分布有一定特点,病毒感染性皮疹可能全身泛发,而接触性皮炎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在不同性别上,一般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某些与内分泌相关的皮疹可能有性别倾向,如痤疮,男性相对更易发病且症状可能更重。
2.皮炎
接触性皮炎表现为接触部位边界清楚的红斑、丘疹、水疱,严重时可出现大疱;脂溢性皮炎表现为黄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神经性皮炎表现为皮肤苔藓样变,伴有阵发性剧烈瘙痒,皮疹多局限于颈部、肘部、腰骶部等易搔抓部位。在年龄方面,婴儿脂溢性皮炎有其独特的表现,为头皮、面部的油腻性红斑及鳞屑;老年皮炎患者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可能恢复相对较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皮疹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皮疹的形态、分布等。需要与多种疾病鉴别,如需要与药疹鉴别,药疹有明确的用药史,皮疹形态多样,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还需与风疹、麻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鉴别,风疹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分布均匀,麻疹有典型的前驱症状及口腔麻疹黏膜斑等。不同年龄患者在诊断时需考虑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状况,儿童患者诊断时要考虑其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及常见的儿童期皮疹疾病。
2.皮炎
接触性皮炎需与刺激性皮炎鉴别,刺激性皮炎多无明确的过敏史,是由于接触刺激性物质引起,皮疹表现相对较局限;脂溢性皮炎需与玫瑰痤疮鉴别,玫瑰痤疮好发于面中部,有红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等表现;神经性皮炎需与慢性湿疹鉴别,慢性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皮疹表现为皮肤肥厚、苔藓样变,但边界不如神经性皮炎清晰。在特殊人群诊断中,孕妇患皮炎时需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要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四、治疗原则
1.皮疹
治疗需根据病因及皮疹特点。如果是感染性皮疹,如细菌感染引起的皮疹,可使用抗生素治疗;过敏引起的皮疹需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抗组胺药物等。对于儿童皮疹患者,应优先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2.皮炎
接触性皮炎首先要去除接触过敏原,然后根据病情轻重给予相应治疗,轻度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重度者可能需要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脂溢性皮炎的治疗包括外用药物(如酮康唑洗剂等抗真菌及消炎的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如限制高脂、高糖饮食等);神经性皮炎的治疗主要是止痒、避免搔抓,可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药物,也可采用物理治疗等方法。对于老年皮炎患者,要注意皮肤保湿,避免过度清洁等加重皮肤屏障损伤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