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心脏瓣膜病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早期在体力活动时出现,随病情进展表现不同,与肺循环淤血有关,不同年龄患者有差异)、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睡眠中憋醒坐起,与平卧回心血量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有关)、乏力(心输出量减少致全身灌注不足,各年龄段患者均有,女性可能受影响更明显)、咳嗽(长期肺淤血刺激呼吸道,合并感染时加重)、咯血(分少量和大量,与肺循环压力改变相关)、心悸(心脏节律或功能改变致心跳异常,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晕厥(劳力或改变体位时因心输出量骤减脑供血不足引发,老年患者需特别关注)。
一、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这是风湿心脏瓣膜病较为常见的早期症状,多在患者进行体力活动时出现。例如,患者在快走、爬楼梯等活动后,因心脏瓣膜病变导致心脏泵血功能相对不足,机体需氧量增加,从而出现气促的表现。随着病情进展,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在较重体力活动时才会出现,而病情较重者在轻体力活动甚至休息时就可发生。这与心脏瓣膜病变影响心脏的正常血液动力学,使肺循环淤血,影响气体交换有关。不同年龄的患者可能因活动耐受力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一般来说,年轻患者活动耐受力相对较好,可能在较剧烈活动后才出现呼吸困难,而老年患者活动耐受力下降,可能更早出现症状。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多在夜间睡眠中突然憋醒,被迫坐起,呼吸急促。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夜间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肺淤血有关。在睡眠状态下,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也可能影响呼吸调节,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对于有风湿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尤其是病情较重导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较为常见,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而影响整体健康状况。
二、乏力
由于心脏瓣膜病变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患者会出现乏力的症状。无论是年轻还是老年患者,都可能感到疲倦、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例如,原本可以轻松完成的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等,现在会感觉力不从心。这是因为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乏力感。不同性别患者在乏力表现上可能没有明显差异,但女性患者可能因本身体力活动相对较少,在出现乏力时更容易被察觉或对生活影响更明显。
三、咳嗽、咯血
咳嗽:长期肺淤血可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多为干咳或伴少量白色黏液痰。在合并呼吸道感染时,咳嗽可能会加重,且痰量增多、性质改变。例如,当肺淤血导致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合并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时,咳嗽会变得频繁且伴有脓性痰。风湿心脏瓣膜病患者出现咳嗽与肺循环淤血,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有关,不同年龄患者的咳嗽表现可能因呼吸道反应性等因素略有不同,一般来说,老年患者呼吸道黏膜功能相对较弱,咳嗽可能更难以缓解。
咯血:可表现为多种形式,如少量咯血、大量咯血等。少量咯血可能是因肺泡壁或支气管内膜毛细血管破裂所致;大量咯血则可能与支气管静脉破裂有关。例如,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压力升高,肺静脉压力随之升高,导致支气管静脉破裂,引起大量咯血。咯血的发生与心脏瓣膜病变导致的肺循环压力改变密切相关,不同性别患者在咯血表现上无显著差异,但大量咯血可能对患者生命造成更大威胁,需要及时处理。
四、心悸
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或心跳不规则等。这是由于心脏瓣膜病变导致心脏节律异常或心功能改变,使患者感知到心脏跳动的异常。风湿心脏瓣膜病引起心律失常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心肌缺血、心房扩大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患者的心悸表现可能因基础心率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差异,年轻患者可能对心悸的耐受性相对较好,而老年患者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心悸时更易出现不适症状。
五、晕厥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晕厥,多发生于劳力时或突然改变体位时。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心脏输出量突然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例如,二尖瓣狭窄患者在剧烈运动时,左心室充盈量减少,心输出量进一步降低,引起脑缺血而发生晕厥。晕厥对于风湿心脏瓣膜病患者来说是较为严重的表现之一,尤其是老年患者,发生晕厥时容易摔倒受伤,需要特别关注。不同性别患者在晕厥发生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老年女性患者在摔倒后可能面临更多的健康风险,如骨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