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周湿疹是怎么回事
口周湿疹是发生在口周部位的皮肤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局部刺激(唾液、食物刺激)、过敏因素(接触性、吸入性过敏)、皮肤屏障功能异常;临床表现有红斑、丘疹水疱、瘙痒,好发于婴幼儿口周;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并排除其他疾病,治疗包括一般和局部治疗,预防需保持口周清洁、避免过敏原、增强皮肤屏障功能。
一、病因
1.局部刺激
唾液刺激:婴幼儿时期,由于唾液分泌较多,且婴幼儿口唇闭合功能不完善,唾液经常刺激口周皮肤,容易引发湿疹。例如,一些正在出牙的婴儿,唾液分泌量增加,口周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增加了口周湿疹的发生风险。
食物刺激:幼儿添加辅食时,食物残渣残留在口周,如某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酸性食物、辛辣食物等),可能刺激口周皮肤导致湿疹。比如食用柑橘类水果后,果汁残留在口周,如果没有及时清洁,就可能诱发口周湿疹。
2.过敏因素
接触性过敏:对某些食物、护肤品、唇膏等接触口周的物质过敏。例如,部分儿童可能对口红中的某些成分过敏,使用后会出现口周皮肤红斑、丘疹、瘙痒等湿疹表现。还有一些人可能对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当摄入这些食物后,也可能通过局部皮肤接触或全身过敏反应累及口周皮肤引发湿疹。
吸入性过敏:空气中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也可能通过间接作用导致口周湿疹。当人体接触到这些过敏原后,引发全身过敏反应,可能表现在口周皮肤出现湿疹样改变。
3.皮肤屏障功能异常
皮肤的屏障功能可以防止外界刺激物和过敏原的侵入以及体内水分的过度丢失。如果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如皮肤干燥等情况,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引发口周湿疹。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较薄,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容易出现皮肤屏障功能异常,从而增加口周湿疹的发病几率。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红斑:口周皮肤出现边界不清的红斑,颜色可从淡红色到鲜红色不等。例如,轻度口周湿疹可能首先表现为口周皮肤轻微发红。
丘疹、水疱:在红斑基础上可出现密集的小丘疹,严重时可发展为水疱。水疱可能因搔抓等原因破裂,出现渗出、结痂等表现。比如病情较重的患儿,口周可见较多小水疱,水疱破裂后会有液体渗出,随后干燥结痂。
瘙痒:患儿常因口周皮肤瘙痒而哭闹、用手搔抓口周等。瘙痒感会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和睡眠。
2.好发人群及部位
好发于婴幼儿,尤其是1-2岁的幼儿。部位主要集中在口周,包括上唇、下唇周围及颏部皮肤。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医生主要依据口周皮肤的红斑、丘疹、水疱、瘙痒等典型临床表现来初步诊断口周湿疹。
排除其他疾病:需要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疾病相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多局限于接触部位,边界较清楚;脂溢性皮炎常伴有头皮等其他部位的油腻性鳞屑,口周皮疹一般没有脂溢性皮炎的典型表现。
2.鉴别诊断
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的病史,皮疹范围与接触部位一致,去除接触物后病情可较快缓解,而口周湿疹病因相对复杂,无明确的单一接触史。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皮、面部等,口周脂溢性皮炎常伴有黄色油腻性鳞屑,而口周湿疹的鳞屑一般不呈油腻性。
四、治疗与预防
1.治疗
一般治疗:保持口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唾液、食物残渣等刺激。婴幼儿流唾液时及时用柔软的纸巾轻轻擦拭,不要用力擦拭以免损伤皮肤。
局部治疗:根据病情可使用一些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软膏(病情较轻时可选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对于有渗出的情况,可先用硼酸溶液等进行湿敷。
2.预防
保持口周清洁:喂养后及时清洁口周,用温水轻轻擦拭,然后可涂抹一些温和的婴儿护肤品,形成保护屏障。
避免过敏原:对于已知的过敏原,如某些食物、唇膏等,尽量避免接触。在给婴幼儿添加辅食时,注意观察是否对口周皮肤有刺激。选择护肤品、唇膏等时,要选择温和无刺激的产品。
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保持皮肤水分,可适当使用保湿霜等,但要选择适合婴幼儿的温和保湿产品。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合理喂养,保证营养均衡,促进皮肤正常发育,增强皮肤屏障功能。
口周湿疹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通过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及防治方法,能够更好地应对口周湿疹这一皮肤问题,保障患者尤其是婴幼儿的皮肤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