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要做什么检查可以查出来
盆腔炎的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双合诊、三合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RP、ESR检测)、影像学检查(B超、MRI)、病原体检测(阴道分泌物涂片及培养、血培养),不同人群检查需注意相应问题,检查时要考虑患者舒适度,特殊人群需轻柔谨慎。
一、妇科检查
1.双合诊检查:医生将一手的两指或一指放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通过双合诊可以了解子宫的大小、形态、位置、质地,双侧附件(输卵管、卵巢)有无增厚、压痛、包块等情况。例如,盆腔炎患者可能出现子宫压痛,活动受限,附件区增厚、压痛或可触及炎性包块等表现。此检查适用于有性生活的女性,能直接获取盆腔内生殖器官的基本情况,但对于肥胖、腹壁紧张等情况可能会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2.三合诊检查:经阴道、直肠、腹部联合检查。主要用于检查后倾后屈的子宫,了解盆腔后壁的情况,如直肠子宫陷凹有无病变等。对于诊断盆腔炎导致的盆腔深部病变有一定帮助,尤其是对子宫骶骨韧带、直肠周围组织的病变检查更为细致。同样适用于有性生活的女性,能更全面地评估盆腔情况,但操作时需注意轻柔,避免引起患者不适。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这是机体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通过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严重程度。例如,急性盆腔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常显示白细胞计数>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但需要注意,血常规结果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如剧烈运动、应激等,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2.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状态下迅速升高,ESR也会加快。它们可作为炎症活动的指标。一般来说,盆腔炎患者CRP可升高,ESR也会增快。例如,在盆腔炎急性发作期,CRP可明显升高,随着炎症得到控制,CRP和ESR会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对于判断盆腔炎的活动性及疗效评估有一定价值。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B超可以了解盆腔内器官的形态、大小及有无积液等情况。盆腔炎患者可能出现输卵管增粗、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积液等表现。盆腔积液是盆腔炎较为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之一,B超下可发现盆腔内有游离的无回声区。B超检查方便、无创,可作为盆腔炎的辅助检查手段,但对于一些轻度的盆腔炎,可能超声表现不典型,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例如,对于肥胖患者,B超检查可能因肠气干扰影响对盆腔器官的观察。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对于盆腔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更清晰地显示盆腔内器官的病变情况,如盆腔炎性包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但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一般不作为盆腔炎的首选检查方法,通常在B超等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需要进一步了解盆腔病变细节时考虑使用。例如,对于复杂的盆腔炎症性包块,MRI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四、病原体检测
1.阴道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可查找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同时,还可进行病原体培养,明确病原体的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为临床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例如,通过阴道分泌物培养发现淋病奈瑟菌阳性,提示可能为淋菌性盆腔炎。对于有不洁性生活史或怀疑有性传播病原体感染的盆腔炎患者,此项检查尤为重要。但在采集阴道分泌物时需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污染,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血培养:对于病情较严重、怀疑有败血症等情况的盆腔炎患者,血培养有助于明确是否有病原菌入血,并指导抗生素的选用。如果血培养阳性,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盆腔炎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时,血培养可能发现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等。但血培养阳性率相对较低,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分析。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盆腔炎检查时需注意相应问题。例如,青春期女性发生盆腔炎可能与不洁性生活、经期卫生不良等有关,检查时需详细询问相关生活史;绝经后女性发生盆腔炎需警惕是否有生殖道恶性肿瘤等情况,检查时要注意排除其他病变;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发生盆腔炎的风险较高,检查时要重点关注子宫及附件的情况。同时,在检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舒适度,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等,检查时要更加轻柔谨慎,避免对胎儿等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