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未闭的症状
动脉导管未闭有不同表现,无症状表现部分患儿早期无明显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心血管系统的杂音、周围血管征,呼吸系统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还有生长发育迟缓;不同年龄阶段表现有差异,新生儿期早产儿易有呼吸窘迫等,婴幼儿期多汗、活动耐力差,儿童及成人期症状不典型且可能有并发症;特殊人群中早产儿循环障碍更严重,女性妊娠期病情可能加重,合并其他疾病时症状会相互影响加重。
一、无症状表现
部分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在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尤其当导管较细时,对血液循环的影响较小,患儿生长发育可基本正常,无特殊不适主诉,常因其他疾病就诊时通过心脏听诊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被发现。
二、典型症状
1.心血管系统表现
杂音: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整个收缩期与舒张期,常伴有震颤,这是由于动脉导管未闭导致主动脉压力高于肺动脉压力,血液持续从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所致。婴幼儿期因肺动脉压力较高,主、肺动脉压力差在舒张期不显著,往往仅听到收缩期杂音,当肺动脉压力降低时,舒张期杂音才明显。
周围血管征:脉压差增大,可见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和股动脉枪击音等。水冲脉表现为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毛细血管搏动可通过轻压指甲床或口唇黏膜观察到局部红白交替的节律性搏动;股动脉枪击音则是在股动脉处可闻及类似枪击的声音,这些表现是因为主动脉血流大量分流至肺动脉,使周围动脉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所致。
2.呼吸系统表现
反复呼吸道感染:由于肺血增多,肺部易充血,患儿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且呼吸道感染较难痊愈,容易反复发作。例如,患儿可能经常出现肺炎,表现为咳嗽频繁、气促、喘息等,这是因为肺循环血量增加,肺部淤血,局部抵抗力降低,细菌、病毒等容易在肺部滋生繁殖。
呼吸困难:当动脉导管未闭分流量较大时,肺淤血严重,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严重时可能出现端坐呼吸,即患儿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症状。这是因为肺淤血导致肺顺应性降低,气体交换受阻,机体缺氧,从而引起呼吸加快加深来代偿。
3.生长发育迟缓
对于较大儿童及成人患者,由于长期存在左向右分流,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影响全身血液循环,进而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体重不增、身材矮小、消瘦等,尤其是婴幼儿患者更为明显。这是因为体循环供血不足,影响了机体的营养物质供应和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代谢。
三、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差异
1.新生儿期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相对较高,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呼吸窘迫、喂养困难等表现。这是因为早产儿心肺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动脉导管未闭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其心肺功能影响更为显著。例如,呼吸窘迫可能与肺血增多引起的肺部气体交换障碍有关,喂养困难可能与全身循环不佳、机体能量不足有关。
2.婴幼儿期
除上述典型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多汗,尤其是吃奶时汗多,这是因为代谢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所致。同时,患儿活动耐力差,容易疲劳,活动后气促明显加重。这是由于心脏负荷增加,心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机体供氧不足,活动耐力下降。
3.儿童及成人期
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易疲劳、活动后心悸等。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出现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此时可出现乏力、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下肢水肿等表现,这是因为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负荷增加,右心功能不全,体循环淤血所致。
四、特殊人群的表现特点
1.早产儿
由于其自身器官发育不成熟,动脉导管未闭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循环障碍。除了上述新生儿期的表现外,还可能出现低体温,这是因为外周循环不良,散热增加而产热不足。此外,早产儿对动脉导管未闭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耐受性更差,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评估病情变化。
2.女性患者
在妊娠期,由于机体循环血量增加,动脉导管未闭可能会加重病情,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加重的情况。这是因为妊娠期间心脏负担加重,左向右分流量可能增加,从而使心肺功能进一步受到影响。因此,女性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妊娠前需充分评估病情,妊娠期间要加强监护。
3.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若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合并有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或肺部疾病等,其症状可能会相互影响,加重病情。例如,合并房间隔缺损时,会进一步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更明显。此时需要综合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