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白内障有什么症状
白内障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视力下降,即晶状体混浊阻碍光线影响成像,不同年龄段受影响情况不同,且与生活方式、病史有关;对比敏感度下降,患者在夜间或低照明环境视觉质量变差,有青光眼病史者更显著;屈光改变,部分患者近视加深或远视减轻,高度近视及有代谢性疾病者更复杂明显;单眼复视或多视,晶状体混浊不均致看物重影,有手术史或先天发育异常者易出现;眩光,强光下刺眼不适,长期强光工作及有角膜疾病史者症状加重;色觉改变,对蓝紫色辨别能力下降,接触化学物质或有视网膜病变史者更明显;视野缺损,病情进展使视野范围缩小,有视网膜脱离或眼内肿瘤病史者更严重。此外,针对老年人、年轻人、孕妇、儿童及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还给出了相应的温馨提示。
一、视力下降
视力下降是白内障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症状。晶状体混浊会阻碍光线进入眼内,影响成像质量。对于老年人而言,本身视力就可能随年龄有所减退,白内障导致的视力下降会使视物更加模糊,可能逐渐难以看清报纸上的文字、电视画面等。年轻人患白内障若因外伤等原因引起,视力下降可能在短期内较为明显,影响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如阅读书籍、操作电脑等。生活方式上,长期过度用眼、接触强光等可能加速视力下降。有眼部外伤史、糖尿病史的人群,视力下降可能出现更早且更严重。
二、对比敏感度下降
患者会对明暗的分辨能力降低,在夜间或低照明环境下视觉质量明显变差。比如老年人在晚上行走时,更难看清道路上的坑洼和障碍物,增加摔倒的风险。年轻人在驾驶车辆时,夜晚对道路标识和其他车辆的辨识度降低,影响行车安全。长期在昏暗环境下工作或生活的人群,对比敏感度下降的症状可能更易被察觉。有青光眼病史的患者,对比敏感度下降可能更为显著。
三、屈光改变
部分患者会出现近视度数加深或远视度数减轻的情况。老年人原本可能是轻度远视,患白内障后可能看近处更清晰,类似老花眼症状减轻,但这只是暂时现象。年轻人可能原本视力正常或近视度数稳定,患白内障后近视度数突然加深。高度近视患者发生白内障时,屈光改变可能更为复杂和明显。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波动可能影响晶状体代谢,更容易出现屈光改变。
四、单眼复视或多视
晶状体混浊不均匀时,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会形成多个影像,导致患者看物体出现重影或多个影子。这对从事精细工作的年轻人影响较大,如画家、钟表修理工等,会严重影响工作质量。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如穿针引线、拿取物品时会更加困难。眼部曾做过手术、有眼部先天发育异常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
五、眩光
患者在强光下会感觉刺眼、不适,出现光晕等现象。在白天阳光下行走或夜晚面对汽车大灯时,症状尤为明显。老年人由于瞳孔调节能力减弱,对眩光更为敏感,在户外活动时可能会更难以忍受强光。年轻人在驾驶过程中遇到对向车辆大灯照射时,眩光会严重干扰视线。长期在强光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如电焊工、渔民等,更容易出现眩光症状。有角膜疾病史的患者,眩光可能会加重。
六、色觉改变
白内障患者可能出现色觉异常,通常表现为对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尤其是对蓝色和紫色的分辨。老年人可能对色彩鲜艳的物品感觉颜色变淡、不够鲜艳。年轻人在从事对颜色要求较高的职业时,如设计师、摄影师等,会发现难以准确分辨颜色。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有视网膜病变史的人群,色觉改变可能更明显。
七、视野缺损
随着白内障病情进展,晶状体混浊范围扩大,会导致视野范围逐渐缩小。患者可能感觉周围的事物变得模糊或看不到,如同通过隧道看东西。老年人行动不便,视野缺损会进一步限制其活动范围,增加生活的不便。年轻人在运动或进行户外活动时,视野缺损会影响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容易发生碰撞等意外。有视网膜脱离病史、眼内肿瘤病史的患者,视野缺损可能更为严重。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老年人患白内障出现上述症状时,家人要给予更多关注和照顾,陪同其进行视力检查和日常生活活动,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年轻人若发现视力等方面有异常改变,应及时就医,以免影响学习和工作。孕妇患白内障时,要谨慎选择检查和治疗方法,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儿童患先天性白内障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视觉行为,如是否经常揉眼、对鲜艳物品反应不灵敏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尽早带孩子就医,以免影响视觉发育。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原发病,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白内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