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如何做
白内障手术包含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护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环节。术前需进行全面眼部和全身检查、眼部清洁准备,患者要告知医生病史与用药情况;手术一般采用表面或局部麻醉,经制作切口、撕囊、超声乳化、植入人工晶状体等步骤完成,微小切口多可自行闭合;术后需按医嘱用药、注意休息、调整饮食并定期复查;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充分评估身体、注意全身状况,儿童手术时机选择重要且术后需密切观察与辅助治疗,糖尿病患者要严控血糖并监测眼部,高血压患者术前控压、术后规律服药并监测血压。
一、术前准备
1.全面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验光、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眼底检查等,以明确白内障的类型和程度,评估眼部其他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人工晶状体提供依据。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眼底检查尤为重要,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导致眼底病变,影响术后视力恢复。
2.全身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以排除手术禁忌证。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需要综合评估病情,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以减少手术出血的风险。
3.眼部清洁与准备:术前3天开始使用抗生素眼药水,以预防感染。手术前一天或当天,患者需要进行眼部清洁,包括冲洗结膜囊和消毒眼睑皮肤。
4.告知医生病史与用药情况:患者应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包括是否有过敏史、眼部手术史、全身疾病史等,以及正在使用的药物,以便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二、手术过程
1.麻醉:一般采用表面麻醉或局部麻醉。表面麻醉是通过滴入麻醉眼药水来麻醉眼球表面,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但不会感到疼痛。局部麻醉则是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到眼周组织,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或患者要求。对于儿童或不能配合手术的患者,可能需要全身麻醉。
2.制作切口:在角膜边缘或巩膜上制作一个微小的切口,通常切口长度为2-3毫米。现代白内障手术切口较小,术后恢复快,对角膜的损伤也较小。
3.撕囊:使用特殊的器械在晶状体前囊膜上撕开一个圆形开口,以便后续操作。撕囊的大小和形状对于人工晶状体的植入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4.超声乳化:通过切口插入超声乳化探头,将混浊的晶状体核粉碎并吸出。超声乳化技术是目前白内障手术的主流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5.植入人工晶状体:将折叠的人工晶状体通过微小的切口植入到晶状体囊袋内,然后展开。人工晶状体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眼部情况、生活需求和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6.切口闭合:一般情况下,微小的切口不需要缝合,可自行闭合。如果切口较大或存在其他情况,可能需要缝合1-2针。
三、术后护理
1.眼部用药:术后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糖皮质激素眼药水等,以预防感染和减轻炎症反应。患者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剂量。
2.休息与避免用眼过度: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用眼,如看电视、看书、使用电脑等。尽量减少眼球转动和揉眼,避免外力碰撞眼睛。
3.饮食调整:术后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酒。
4.定期复查:术后需要按照医生的安排定期复查,一般术后第1天、1周、1个月等时间节点需要进行复查。复查内容包括视力、眼压、眼部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在术前需要充分评估身体状况,控制基础疾病。术后要注意观察全身情况,如血压、血糖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儿童:儿童白内障手术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的眼球还在发育阶段。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建议尽早手术,以避免影响视觉发育。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眼部情况和视力发育,可能需要进行弱视训练等辅助治疗。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和眼底病变的风险较高。术前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水平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术后要密切监测血糖和眼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术前需要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少手术出血的风险。术后要继续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定期测量血压,避免血压波动对眼部恢复造成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