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远视散光治疗
儿童远视散光有其定义与成因,通过视力和验光等检查诊断,可采用光学矫正(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视觉训练(双眼视功能、精细目力训练)等非药物干预治疗,生活中要注意用眼习惯、保证户外活动、合理饮食,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情况并谨慎选择矫正方式以保障其视力健康与正常发育
一、儿童远视散光的定义与成因
儿童远视散光是指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屈光系统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形成两个焦线,同时存在远视状态。其成因包括遗传因素,若父母存在散光或远视问题,儿童遗传患病风险增加;也与用眼习惯有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不良用眼方式可能影响眼球发育导致远视散光;此外,眼部发育不完善也是重要因素,儿童眼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角膜、晶状体等结构的形态和曲率可能尚未达到正常状态。
二、儿童远视散光的检查与诊断
1.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儿童的远视力和近视力,若发现视力低于同龄正常标准,需进一步检查。例如,3-5岁儿童正常视力约在0.5-0.6,6岁以上儿童正常视力应达到1.0左右,若低于此范围可能存在远视散光等问题。
2.验光检查:
散瞳验光:对于儿童,尤其是12岁以下的儿童,通常需要散瞳验光,以麻痹睫状肌,消除调节因素的影响,获得准确的屈光度数。常用的散瞳药物有托吡卡胺等,通过散瞳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眼睛的真实屈光状态,区分真性远视散光和假性远视散光。
综合验光仪检查:在散瞳验光的基础上,使用综合验光仪进一步精确调整镜片度数,确定最适合儿童的矫正度数。
三、儿童远视散光的非药物干预治疗
1.光学矫正
框架眼镜:是儿童远视散光常用的矫正方法。根据验光结果配制合适度数的框架眼镜,能够帮助儿童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改善视力。框架眼镜需要定期复查,根据儿童眼球发育情况及时更换合适度数的眼镜,一般每3-6个月需要复查一次验光情况。
角膜接触镜: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儿童,如高度远视散光且框架眼镜矫正效果不佳者,可考虑佩戴角膜接触镜。但佩戴角膜接触镜需要严格遵循佩戴规范,注意眼部卫生,避免引起眼部感染等问题,并且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一般建议每1-2个月复查一次。
2.视觉训练
双眼视功能训练:通过特定的视觉训练设备和方法,帮助儿童改善双眼的协调功能和聚散能力。例如,使用聚散球进行训练,让儿童交替注视不同距离和方向的目标,锻炼双眼的调节和集合能力,有助于改善远视散光引起的视觉问题。视觉训练需要在专业医生或视光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一般每周需要进行2-3次训练,每次训练时间根据儿童年龄和耐受程度而定,通常在20-40分钟左右。
精细目力训练:让儿童进行穿珠子、拼图等精细目力活动,有助于锻炼眼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对改善远视散光也有一定帮助。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选择合适的精细目力训练活动,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训练,如每次10-15分钟。
四、儿童远视散光的生活方式注意事项
1.用眼习惯
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避免儿童长时间连续近距离用眼,例如,每次近距离用眼(如看书、看电视、玩电子设备等)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每隔3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
保持正确用眼姿势:教导儿童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身体坐正,背部挺直,避免弯腰、低头或躺着看书等不良姿势。
2.户外活动:保证儿童每天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建议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可以让儿童接触自然光线,促进眼部多巴胺的分泌,有助于抑制眼球的异常发育,对远视散光的防控有积极作用。
3.饮食:合理安排儿童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菠菜等。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维生素C和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损伤,叶黄素则对视网膜有保护作用。
五、特殊人群(儿童)的温馨提示
对于儿童远视散光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视力变化情况,定期带儿童进行眼部检查。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监督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生活方式。由于儿童的眼部还在不断发育中,家长需特别注意避免让儿童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对眼睛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同时,在选择矫正方式时,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谨慎选择,确保儿童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远视散光的治疗和防控,最大程度地保障儿童的视力健康和正常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