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心脑血管病有不同症状,心血管病常见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脑血管病常见头痛、头晕、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肢体无力或麻木、视物模糊或复视等,不同人群患心脑血管病时表现不同,有基础病史、不良生活方式等人群发病风险高且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及时就医。
一、心血管病常见症状
1.胸痛:多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性、闷痛、紧缩感等,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持续时间多为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可缓解。例如,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时易出现此类胸痛症状,相关研究表明约60%~70%的冠心病患者会以胸痛为主要表现。
2.心悸:患者自觉心跳加快、心慌,可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多种心血管疾病可引起心悸,如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心脏瓣膜病等。心律失常时心脏的节律或频率发生异常,导致患者主观上感觉到心悸。
3.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费力、气不够用,可分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活动时出现或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眠中突然憋醒,被迫坐起喘气)等。左心功能不全时,肺循环淤血,影响气体交换,导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较早出现的症状,据统计,约70%~80%的左心衰竭患者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
4.水肿:多见于右心衰竭,由于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而出现水肿。常见于下肢,尤其是脚踝部,傍晚明显,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退。严重时可波及全身,出现胸水、腹水等。右心衰竭患者中约80%~90%会出现水肿症状,主要是因为右心收缩功能减退,不能将回心血液充分泵入肺循环,使体循环静脉压升高,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
5.乏力:患者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心血管病导致心输出量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能量代谢障碍,可引起乏力。例如,心肌病患者由于心肌病变,心脏功能受损,心输出量降低,常出现乏力症状。
二、脑血管病常见症状
1.头痛: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可为全头部或某一部位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脑出血患者由于血液积聚在脑内,颅内压升高,可引起剧烈头痛,据统计,约80%~90%的脑出血患者有头痛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血液刺激脑膜,也会导致剧烈头痛,且头痛程度往往较严重。
2.头晕:感觉头部昏沉、眩晕,可伴有视物旋转。多种脑血管病均可引起头晕,如脑供血不足时,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头晕;后循环缺血的患者中约70%~80%会出现头晕症状。头晕可能是由于血管狭窄或阻塞,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导致前庭神经等相关结构功能异常所致。
3.口角歪斜: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无力,口角向另一侧偏移。常见于脑梗死或脑出血累及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导致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例如,脑梗死患者如果病变累及面神经支配区域的脑组织,就可能出现口角歪斜症状,约30%~40%的脑梗死患者会出现此症状。
4.言语不清:说话不流利,表达困难,或言语含糊不清。多由于脑血管病变影响语言中枢或其传导通路,导致语言功能障碍。脑梗死患者中约20%~30%会出现言语不清症状,如大脑中动脉闭塞影响语言中枢区域时,容易出现该症状。
5.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肢体突然无力,不能正常活动,或出现肢体麻木感。这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对侧肢体运动或感觉中枢受损,引起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患者中约60%~70%会出现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如脑梗死发生在大脑半球运动区附近时,易导致对侧肢体无力。
6.视物模糊或复视:表现为视力下降、看东西不清楚,或出现重影。当脑血管病变影响视神经或动眼神经等相关结构时,可引起视物异常。例如,枕叶脑梗死影响视觉中枢时,可出现视物模糊,约10%~15%的枕叶脑梗死患者会出现此症状;动眼神经受累时可出现复视。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出现心脑血管病相关症状时可能有不同表现。例如,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血管壁增厚等生理变化,心脑血管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女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心血管病发病率相对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发病率逐渐接近男性;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明显升高,出现相关症状的概率也更高;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较无基础病史人群高,且症状可能更严重或不典型,需更加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疑似心脑血管病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