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有哪些症状
颈动脉狭窄分为无症状性和有症状性。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多在体检等时发现,中老年人群易患,与年龄增长致血管退行性改变及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有脑部缺血相关症状(如TIA的头晕、黑矇、短暂性肢体无力或麻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和其他相关症状(如认知功能障碍、视力下降),其中各症状有不同的相关因素,如TIA头晕与基础疾病未控、不良生活方式等有关,缺血性脑卒中一侧肢体无力与老年、基础疾病有关等。
一、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1.一般情况:部分颈动脉狭窄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检查时偶然发现颈动脉狭窄的情况。这类患者通常是因为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检查发现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而自身没有头晕、头痛、肢体无力等与颈动脉狭窄相关的典型临床表现。从年龄角度看,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出现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这与随着年龄增长血管逐渐发生粥样硬化等退行性改变有关;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可能导致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发生概率升高。
二、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1.脑部缺血相关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
头晕:患者可能会反复出现头晕的症状,这种头晕通常没有明显的诱因,持续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至数小时可缓解。从性别差异来看,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倾向性,但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中老年患者更为常见。在生活方式上,若患者本身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且未得到良好控制,加上不良生活方式,更容易诱发头晕症状。例如,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承受过高压力,加速血管粥样硬化,影响脑部血液供应,从而引发头晕。
黑矇:表现为突然的单眼视物模糊或失明,持续数分钟后可恢复。其发生机制是颈动脉狭窄影响了脑部血液供应,进而波及眼部的血液供应。对于有既往颈动脉狭窄病史的患者,若出现黑矇症状,需高度警惕病情变化。在病史方面,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高血压病史等的患者发生黑矇的风险相对较高。
短暂性肢体无力或麻木:可表现为一侧肢体突然无力,不能正常持物或行走,或者一侧肢体出现麻木感。这种症状也是由于脑部相应区域的血液供应短暂性减少所致。在年龄因素上,中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原因,发生短暂性肢体无力或麻木的概率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中,长期缺乏运动、肥胖等会加重血管负担,增加出现此类症状的风险。
缺血性脑卒中症状:
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当颈动脉狭窄导致脑部供血进一步减少时,可能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出现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完全瘫痪的情况。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下降,一旦发生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恢复相对较为困难。在病史方面,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这些疾病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从而增加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的风险。
言语不清:患者可能出现说话含糊不清、表达困难的症状。这是因为脑部负责语言功能的区域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导致语言中枢功能障碍。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更容易影响脑部语言区域的血液供应,从而增加言语不清的发生风险。
口角歪斜:表现为一侧口角下垂、流口水等情况,是由于面部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血液供应异常导致的。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中,发生口角歪斜的概率相对较高,这与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血流调节能力弱有关。生活方式中,长期大量饮酒会影响血脂代谢等,进而对血管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口角歪斜的发生风险。
2.其他相关症状
认知功能障碍:部分颈动脉狭窄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障碍等。对于中老年患者,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认知功能就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颈动脉狭窄进一步影响脑部血液供应,会加速认知功能的减退。在病史方面,有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等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更高。例如,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自身患高血压的概率增加,而高血压会加重颈动脉狭窄对脑部血液供应的影响,进而影响认知功能。
视力下降:除了黑矇外,部分颈动脉狭窄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逐渐下降的情况,这与眼部血液供应长期不足有关。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对于长期处于高盐饮食的患者,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颈动脉狭窄,从而影响眼部血液供应,增加视力下降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