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是什么炎症
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包括宫颈阴道部及管黏膜炎症,由性传播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内源性病原体(如葡萄球菌等)经性传播或非性传播途径感染引发,有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疼痛等表现,通过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针对病原体用抗生素治疗,局部炎症明显可物理治疗,需注意性生活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定期妇科检查来预防
一、宫颈炎的定义
宫颈炎是子宫颈发生的炎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包括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子宫颈管黏膜炎症。子宫颈易受到病原体感染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引发炎症。
二、常见病原体及感染途径
1.病原体类型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主要见于性活跃的年轻女性。淋病奈瑟菌感染多发生于性活跃期女性,可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播;沙眼衣原体也常通过性接触传播,其感染在年轻性活跃女性中较为常见。
内源性病原体:部分宫颈炎可由阴道内原有菌群引起,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厌氧菌等,这些菌群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阴道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阴道微生态环境失衡时,可上行感染至宫颈引发炎症。
2.感染途径
性传播感染途径:与患有上述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的患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时,病原体可直接感染宫颈。
非性传播感染途径:如卫生不良,使用污染的卫生用品等,可能导致病原体从外阴、阴道上行感染至宫颈;此外,分娩、流产等造成宫颈黏膜损伤,也易使病原体侵入而引发炎症。
三、宫颈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可呈黏液脓性,颜色、气味异常,如可为黄色、黄绿色,伴有异味。部分患者可出现性交后出血,表现为性交后阴道少量出血;也可出现月经间期出血,即两次月经之间出现少量阴道出血。
下腹疼痛:部分患者可有下腹或腰骶部疼痛,在月经期、性交后可加重。对于性活跃的年轻女性,如果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性交后出血等情况,需警惕宫颈炎的可能。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育龄女性:由于性生活相对活跃,更易受到性传播病原体感染而引发宫颈炎,临床表现相对典型,如上述阴道分泌物异常、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较明显。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低,若发生宫颈炎,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易被忽视,需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检查。
四、宫颈炎的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
观察宫颈情况:医生通过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宫颈黏膜外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宫颈管流出,宫颈触之易出血。
2.实验室检查
病原体检测:
淋病奈瑟菌检测:可采用核酸扩增试验等方法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淋病奈瑟菌,核酸扩增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能快速准确检测是否存在淋病奈瑟菌感染。
沙眼衣原体检测:同样可通过核酸扩增试验等方法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沙眼衣原体,对于性活跃女性,沙眼衣原体检测是宫颈炎诊断中重要的病原体检测项目之一。
阴道分泌物检查:通过检查阴道分泌物中的菌群情况,若发现大量中性粒细胞,提示有炎症存在,同时可排查是否存在其他病原体感染。
五、宫颈炎的治疗原则
1.针对病原体的治疗
对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宫颈炎,常选用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曲松钠等,通过使用抗生素杀灭淋病奈瑟菌来消除炎症。
对于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宫颈炎,常用药物有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通过抑制沙眼衣原体的生长繁殖来达到治疗目的。
2.局部治疗
对于宫颈局部炎症较明显,伴有宫颈糜烂样改变等情况,可采用局部物理治疗,如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但需注意在治疗前需排除宫颈恶性病变等情况。物理治疗通过破坏宫颈的病变组织,促进新的组织生长来改善宫颈炎症情况。
六、宫颈炎的预防措施
1.注意性生活卫生
性生活前后要注意清洁外阴,避免多个性伴侣,减少性传播病原体感染的风险。性活跃女性应正确使用安全套,安全套不仅可以避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性传播疾病的感染几率。
2.保持外阴清洁
每日用清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冲洗阴道,以免破坏阴道微生态环境。选择棉质、透气性好的内裤,并勤换内裤,内裤要单独清洗,避免与其他衣物混合洗涤,防止交叉感染。
3.定期妇科检查
育龄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和HPV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包括宫颈炎及宫颈恶性病变等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有流产、分娩等情况的女性,产后、流产后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要注意观察宫颈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