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症状表现
子宫肌瘤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月经改变;可触及腹部包块及相关压迫症状;导致白带增多及异常;引起下腹坠胀隐痛、性交痛等疼痛表现;还可能造成不孕或流产以及贫血相关表现等,不同年龄段和情况的女性受影响各有不同。
一、月经改变
1.经量增多:这是子宫肌瘤较常见的症状,多见于肌壁间肌瘤及黏膜下肌瘤。研究显示,约2/3的患者会出现经量增多的情况,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有时甚至可达正常月经量的2-3倍。长期经量增多可导致患者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对于育龄女性,经量突然增多需警惕子宫肌瘤的可能;而对于围绝经期女性,也可能因子宫肌瘤出现异常子宫出血,需进一步排查。
2.经期延长:黏膜下肌瘤常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持续时间可超过7天,甚至长达10余天。这是因为黏膜下肌瘤向宫腔内生长,使子宫内膜面积增大,且影响子宫收缩,导致经期延长。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均可能出现,但育龄女性若出现经期延长且排除其他妇科疾病后,应考虑子宫肌瘤的因素。
二、腹部包块
1.可触及包块:当肌瘤较小时,腹部一般无法触及包块。但随着肌瘤增大,尤其是浆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向腹腔内生长时,患者可于腹部触及质硬、不规则、可活动的包块。一般在清晨空腹膀胱充盈时,包块更容易被触及。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若自己能触及腹部包块,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包块性质。
2.包块引起的不适:较大的腹部包块可能会引起压迫症状,如压迫膀胱可导致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引起便秘等。不同年龄的女性,腹部包块带来的影响有所不同,育龄女性可能因包块影响生育或导致月经紊乱,而绝经后女性若腹部包块增大,需警惕恶变可能。
三、白带增多
1.白带量增加:子宫肌瘤可使宫腔面积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同时伴有盆腔充血,导致白带增多。部分患者白带可呈脓性,若合并感染还可伴有异味。青春期女性若出现白带增多且排除阴道炎等常见疾病时,应考虑子宫肌瘤的可能;对于已婚女性,也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2.白带异常的影响:白带增多可能会引起外阴瘙痒等不适,影响生活质量。长期的白带异常还可能增加妇科炎症的发生风险。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如卫生习惯不佳者,更容易因白带增多而引发感染,需更加注意个人卫生。
四、压迫症状
1.压迫膀胱:前面提到过,子宫肌瘤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严重时可导致尿潴留。尤其是较大的肌壁间肌瘤或浆膜下肌瘤向膀胱方向生长时,对膀胱的压迫症状更为明显。老年女性本身可能存在膀胱功能减退,若合并子宫肌瘤压迫,尿频、尿急等症状可能会加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
2.压迫直肠:肌瘤压迫直肠可引起便秘、排便困难等症状。对于有便秘病史的患者,若出现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应考虑子宫肌瘤压迫直肠的可能。绝经后女性由于肠道功能本身可能有所下降,肌瘤压迫直肠更容易导致排便异常。
3.压迫输尿管:较少见,但较大的宫颈肌瘤或阔韧带肌瘤可能压迫输尿管,导致输尿管梗阻,引起肾盂积水等。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对肾脏功能产生影响,需及时处理。不同年龄和病史的女性,压迫输尿管的后果有所不同,有肾脏基础疾病的女性更应警惕肌瘤压迫输尿管带来的肾脏损害。
五、疼痛
1.下腹坠胀、隐痛:一般子宫肌瘤患者无明显腹痛,仅表现为下腹坠胀、隐痛。当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可出现急性腹痛,伴有发热。红色变性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可能与肌瘤内小血管退行性变引起血栓及溶血,血红蛋白渗入肌瘤内有关。对于妊娠期女性出现下腹隐痛且怀疑子宫肌瘤时,需密切观察是否有红色变性等特殊情况。
2.性交痛:当肌瘤向盆腔内生长,压迫周围组织或影响子宫附件时,可出现性交痛。尤其是黏膜下肌瘤脱出宫颈口外时,性交痛更为明显。有性生活的女性若出现性交痛,排除妇科炎症等因素后,应考虑子宫肌瘤的可能。
六、其他症状
1.不孕或流产:子宫肌瘤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据统计,约25%-40%的子宫肌瘤患者伴有不孕。另外,肌瘤患者妊娠后,由于肌瘤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等,还可能增加流产的风险。对于有生育需求的育龄女性,子宫肌瘤是导致不孕或流产的常见原因之一,需积极诊治。
2.贫血相关表现:长期经量增多导致的贫血,除了前面提到的乏力、面色苍白外,还可能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活动后心慌、气短症状加重更为明显。老年女性本身可能存在心肺功能减退,贫血会进一步加重这些症状,影响生活质量,需及时纠正贫血并治疗子宫肌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