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宫颈炎
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宫颈炎多由性传播或化脓性细菌感染,性活跃生育期女性多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等;慢性宫颈炎常由急性转变或直接感染,生育期女性易患,症状有分泌物增多等。诊断靠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急性用抗生素,慢性依病变选不同方法,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女性在各方面有不同需考虑的因素
一、定义
宫颈炎是子宫颈发生的炎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包括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子宫颈管黏膜炎症。
二、分类及病因
1.急性宫颈炎
病因:多由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所致,也可由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例如,淋病奈瑟菌主要感染宫颈管柱状上皮,沿黏膜面扩散引起浅层感染,病变以子宫颈管明显。沙眼衣原体感染则常累及子宫颈管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
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这与该阶段女性的性活动频繁相关,而青春期前和绝经期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低,发病率相对较低。
2.慢性宫颈炎
病因: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常因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内形成慢性炎症;也可无急性宫颈炎病史,直接由病原体感染所致,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厌氧菌等。此外,一些物理因素(如分娩、流产、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入侵)、化学因素(如用高浓度酸性或碱性溶液冲洗阴道,或阴道放置腐蚀性药品)等也可导致慢性宫颈炎。
年龄与性别因素:生育期女性相对更易患慢性宫颈炎,因为其经历分娩、流产等宫颈损伤风险较高,且性活动相对频繁,增加了病原体感染机会。
三、临床表现
1.急性宫颈炎
症状: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
年龄与性别因素: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警惕急性宫颈炎,因为此阶段感染相关病原体的风险较高。
2.慢性宫颈炎
症状: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或脓性,也可出现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等。有的患者可伴有下腹或腰骶部疼痛。
年龄与性别因素:生育期女性慢性宫颈炎患者可能因炎症影响生活质量,尤其是在性生活或月经期间出现不适症状会对生活产生一定干扰,需要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及时就医。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
急性宫颈炎可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脓性分泌物从宫颈管流出,宫颈触痛、触之易出血。慢性宫颈炎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息肉、腺体囊肿、外翻等表现。
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女性在妇科检查时的配合度可能不同,生育期女性相对更了解自身生殖系统情况,但也可能因尴尬等情绪影响检查配合,医生需耐心沟通以获取准确检查信息。
2.实验室检查
病原体检测:对于急性宫颈炎,需进行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可采用宫颈分泌物涂片、核酸扩增试验等方法。慢性宫颈炎也可进行相关病原体检测以明确是否存在持续感染等情况。
年龄与性别因素:在进行病原体检测时,需考虑不同年龄段女性的生理特点,如青春期女性可能对一些侵入性检查方法存在顾虑,可选择相对温和的检测方式;对于妊娠期女性,检测方法的选择需更加谨慎,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五、治疗原则
1.急性宫颈炎
治疗:主要为抗生素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如淋病奈瑟菌感染所致急性宫颈炎,常用药物有头孢菌素类及头霉素类;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急性宫颈炎,常用药物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等。
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段女性在药物选择上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如哺乳期女性用药需考虑药物对乳汁的影响,需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青春期女性用药需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
2.慢性宫颈炎
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糜烂样改变,若为无症状的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无需处理;若有症状的宫颈炎,可采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微波等)或局部药物治疗等。对于宫颈息肉,可行息肉摘除术,术后将息肉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宫颈肥大、宫颈腺体囊肿一般无需治疗。
年龄与性别因素: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在选择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方法时需更加谨慎,物理治疗可能会对宫颈弹性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分娩,需充分评估后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绝经期女性慢性宫颈炎的治疗也需考虑其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对宫颈局部状况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