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胸闷气喘是怎么回事
心悸胸闷气喘有多种常见原因,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其他系统疾病(如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评估与检查有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或CT、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等);应对与建议包括一般处理(休息、调整呼吸)、及时就医(症状持续不缓解等情况需尽快就诊)及针对不同病因的注意事项(如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遵医嘱服药等)。
一、心悸胸闷气喘的常见原因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
1.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在年龄较大、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例如,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时,常可出现心悸、胸闷、气喘等症状,这是因为心肌供血不足影响心脏正常功能,进而引发一系列不适表现。
2.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早搏、房颤等多种类型。各种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大量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等可能诱发,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比如年轻人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时可能出现早搏而导致心悸等不适,而老年人则可能因心脏传导系统退变等原因出现心律失常相关症状。
3.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心输出量下降,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有基础心脏疾病史的人群易患,像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出现胸闷、气喘、心悸等表现,且活动后症状往往加重。
(二)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多见于长期吸烟人群,年龄较大者高发。由于气道阻塞,通气功能受限,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患者会出现胸闷、气喘,严重时也可影响心脏功能出现心悸,例如COPD急性加重期时,上述症状往往明显加重。
2.支气管哮喘:过敏体质者易患,儿童及青少年相对常见,发作时气道痉挛,出现气喘,同时可能因缺氧等因素影响心脏出现心悸,胸闷等表现,接触过敏原等诱因可诱发发作。
(三)其他系统疾病
1.贫血:各种原因导致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携氧能力下降,机体缺氧。年轻女性月经过多等原因易引起贫血,患者会出现心悸,因为心脏要代偿性加快跳动来弥补氧气输送不足,同时可能伴有胸闷、气喘等症状,活动后症状加重更为明显。
2.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各年龄均可发病,年轻女性相对多见,患者可出现心悸,且常伴有胸闷、气喘,同时还可能有消瘦、多汗、手抖等其他表现。
二、心悸胸闷气喘的评估与检查
(一)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还会听诊心脏、肺部等,比如听诊心脏有无杂音,肺部有无干湿啰音等,初步判断病情线索。
(二)辅助检查
1.心电图:可记录心脏电活动,有助于发现心律失常等心脏电生理异常,对于心悸等症状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比如能明确是否存在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情况。
2.胸部X线或CT:能观察心肺的形态结构,对于判断肺部疾病如肺炎、气胸、肺部肿瘤等,以及心脏大小等有帮助,例如可发现心脏是否增大等异常。
3.血常规:了解血红蛋白水平等,协助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等情况,如血红蛋白降低提示可能有贫血。
4.甲状腺功能检查: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协助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若甲状腺激素升高则提示可能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问题。
三、心悸胸闷气喘的应对与建议
(一)一般处理
1.休息:出现症状时应立即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加重心脏和呼吸负担,例如坐下或卧床休息。
2.调整呼吸:采取平稳、深呼吸的方式,有助于缓解气喘等症状,比如缓慢吸气,然后缓慢呼气,重复进行。
(二)及时就医
当出现心悸胸闷气喘时,尤其是症状持续不缓解、伴有胸痛、晕厥、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等情况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因为这些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明确诊断并处理。
(三)针对不同病因的注意事项
1.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例如冠心病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等。
2.呼吸系统疾病患者:COPD患者要注意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坚持呼吸功能锻炼;支气管哮喘患者要避免接触过敏原,规律使用控制哮喘的药物等。
3.贫血患者:明确贫血原因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缺铁性贫血患者要补充铁剂等,同时注意饮食中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等。
4.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规律治疗,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注意休息,避免精神紧张等。



